吳月娟
目前中職的校本開發問題受到了很大的關注,校本的開發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程,其中關系到多個方面的改革,需要進行全方面地把握和理解。本篇文章主要講述在中職學校校本開發的過程中如何做到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讓學生從“讓我學”變為“我要學”。
一、中職學校校本教材的現狀
1.時代性不強
中職學校的教材在選擇內容時和很多基礎性的教育教材相同,遵循傳統基礎的標準: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啟發性和趣味性,覺得所有教材書都應該是標準統一。最近幾年,基礎性的教育進行改革之后,在選擇內容的時候盡量都要做到標準統一,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好的教材出現。但是很多中職的教材沒有很大的變革,在選擇內容的時候不是很清楚,很多內容的實用性和時代性都不強。
2.個性不足
現在很多中職學校的教材都是由國家和地方二級進行統一的編寫,各個學校和專業都是通用,這些教材對于學生不同專業之間的特征有所忽視,只能夠將各個職業之間共性的問題解決,不能夠將各個學生和專業之間個性的問題解決。并且很多地方在進行統一編寫教材的時候只是將一般講解的方法和知識點進行介紹,不能夠針對各個學校學生的特點進行編寫,很多中職學校的教材編寫的內容很難,不符合中職學生教育的要求,學生難以將知識點完全掌握。
3.課時的安排不符合實情
學校將編寫的教材實際執行的時候,沒有按照課時的規定進行細致的安排,有很多學校只是很隨意的安排,而且有很多中職學校隨便什么人都可以到講臺上執教。總而言之,中職學校的教育似乎已經達到了雖有若無、可有可無的境地,是中職教育目前所面對的悲哀。
二、中職學校校本教材開發的價值
1.國家校本開發的補充
用“國家的課程,地方的課程和學校的課程”三級的管理政策,是目前我國基礎的教育政策以及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也是我國現代課程的理論和我國實際的國情結合發展的必然方向和選擇。以前高度統一是課程管理的重要體制,沒有將我國民族眾多,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的社會、文化、經濟和教育的發展情況都不相同的情況考慮在里面,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非常不利,與此同時,也對我國課程自身的進步產生很大的制約。目前三級的管理課程政策,展現了我國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理念,是我國課程理論和實踐不斷發展、改革和完善的重要過程,也是對我國校本教材開發的重要補充。
2.肯定教師和學校在校本開發中的地位
嘗試三級課程的管理制度,表明將一部分課程的權力全放下,能夠對教育制度的內部資源和權力重新進行分配,使得學生、教師和學校在校本開發中的地位和權力得到充分的肯定。校本的開發本身就意味權力,是能夠實施真正教育的地方,學校有權力對一部分的課程進行選擇,與學生、教師和家長合作和探究,將社區和學校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目前中職學校對于校本教材的開發也是一種責任,是學校對于學生發展所必須要付的責任,學校必須要將不利于學生發展的一切課程抵制住,提供給學生有利的課程。同時校本教材的開發也是一種機會,學校和老師都能夠得到發展的機會,老師在對校本教材進行開發的時候需要將課程上面提出的技術掌握好,將專業化的發展進程加快。
3.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夠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將學生個性發展作為整個教育的歸宿點和出發點,在目前政府的課程解決學生共同素質基礎之上,盡量能夠使學生特殊的興趣和需求也得到滿足,讓中職學校的教育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最終的目標是將學生個性的潛能發揮出來,將學生的個性充分展現出來。與此同時,中職學校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個人發展的空間,豐富學生學習的經驗。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校本教材課程開發的意義非常大。因為職業學校的教育同社會的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聯系,職業學校對學生實施的是專業教育,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和應用性。職業學校應該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有意識地選擇課程教學內容,建設開發出能夠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校本教材。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