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 ?要】角色游戲是幼兒運用想象,通過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形式,對幼兒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尤其對于小班的幼兒更為重要
【關鍵詞】角色游戲 ?想象 ?角色扮演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98
角色游戲是幼兒運用想象,通過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形式,對幼兒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尤其對于小班的幼兒更為重要。但是,在筆者對幼兒園小班開展角色游戲的觀察與調查中,仍發(fā)現了不少問題。
一、小班角色游戲中教師正效的指導行為較少
幼兒教師充分意識到了對小班角色游戲進行指導的重要性,但是,小班角色游戲教師的指導行為中,無效、負效的指導占據一定比例,缺乏科學、理性的指導行為。
二、在小班角色游戲中教師指導策略的運用缺乏理性
第一,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教師鼓勵幼兒制作玩具。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游戲中需要什么樣的玩具和材料,幼兒比任何成人都要清楚。[1]通過讓幼兒自己準備材料、制作玩具,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幼兒教師的負擔,讓幼兒教師有時間真正去關注幼兒,而且還能使幼兒在制作玩具的過程中體會成功感,使角色游戲中有豐富的材料可供幼兒自由選擇。
第二,在有足夠時間、精力的情況下,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尋找介入幼兒游戲適宜、適合、適時的契機。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幼兒教師往往盲目地介入幼兒的角色游戲,常常發(fā)生打擾、終止幼兒某種有意義探索的情況。
第三,幼兒教師能夠運用內指導的方式指導幼兒的角色游戲,能夠扮演好幼兒的“共同游戲者”和“引導者”,體現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幼兒教師不能準確、熟練地綜合運用這種兩種角色游戲的現場指導方式,而往往會單一地運用外指導的現場指導方式。
第四,幼兒教師有時能夠尊重幼兒繼續(xù)進行角色游戲的意愿,但是在通常情況下,幼兒教師往往會根據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安排而終止、中斷幼兒的角色游戲。對角色游戲時間的控制缺乏靈活性、彈性。
第五,幼兒教師基本上重視角色游戲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未掌握足夠的關于游戲評價的理論知識,使得游戲評價缺乏有效性、針對性。
三、小班角色游戲中教師的指導行為仍含有消極、負面的情感態(tài)度
幼兒教師在對小班角色游戲進行指導時,通常以和藹、親切、友好的語氣、動作與表情與幼兒互動,但是出現不滿、責備、憤怒等負面情緒的現象也常有發(fā)生。
針對上述現象,筆者從幼兒教師的視角出發(fā),提出相關幾點建議:
1.關于幼兒教師指導游戲的專業(yè)性。
幼兒教師應對角色游戲、角色游戲的指導有正確的理解,自覺補充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提高指導行為的“質量”。一名較重視角色游戲的情節(jié)發(fā)展、規(guī)則、紀律的幼兒教師與一名較重視挖掘角色游戲內在價值的幼兒教師,在遇到同一個情景時,所發(fā)起的指導行為必定在本質上就有所區(qū)別。因此,幼兒教師要對角色游戲、角色游戲的指導有正確的理解,在積累足夠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更加有效地對小班幼兒教師進行指導、干預。
2.關于幼兒教師如何合理運用指導策略。
第一,換角色游戲主題,提供數量充足、種類豐富、適宜恰當的材料,為幼兒的角色游戲創(chuàng)設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角色游戲的主題是幼兒角色游戲的靈魂,材料是幼兒與主題進行互動的手段。角色游戲的主題應由幼兒確定。幼兒在不斷地發(fā)展、成長,因此,角色游戲的主題也應根據幼兒的愿望,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來更換。投發(fā)的材料應該是安全的,符合游戲主題的,能夠激發(fā)幼兒興趣與探索欲望的材料。并且,材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興趣、角色游戲的內在價值更換、投放新材料。總之,教師可以通過更換角色游戲的主題,投放新材料將自己的教育意圖滲透至角色游戲中,讓幼兒玩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影響。
第二,介入幼兒的前提是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如果確定需要介入,需要在支持幼兒實現其游戲意愿的前提下推進其發(fā)展。[2]在幼兒進行角色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密切關注每個幼兒的興趣、需要以及幼兒的困難、疑惑。一個適時、恰當的介入時機源于對幼兒角色游戲細致、全面的觀察。
第三,區(qū)分“內指導”與“外指導”,知道其利弊,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方式。內指導是指以幼兒的游戲同伴的身份指導幼兒的游戲,外指導是指以教育者的身份介入幼兒的游戲。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點,也都存在缺點。一般來說,外指導較適用于在幼兒游戲開始時、游戲中出現危險因素時、游戲中出現不良的行為問題時、游戲中幼兒向教師求助時與游戲結束時,而內指導較適用于教師設計新的刺激或誘因以促進情節(jié)的擴展和延伸時、幼兒扮演被動的角色時、教師設置疑難以發(fā)揮幼兒想象與創(chuàng)造時。【3】這只是兩種現場指導方式的一般運用規(guī)律,教師應以此作為參考,根據角色游戲進行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
第四,根據角色游戲的開展靈活調節(jié)游戲時間,尊重幼兒的游戲愿望,為幼兒的角色游戲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角色游戲是以某個情節(jié)展開的游戲,而情節(jié)是在一定時間內發(fā)生的事情,具有連貫性。因此,在幼兒進行角色游戲活動時,若幼兒有明顯的想繼續(xù)游戲的愿望,教師應該理解、尊重幼兒,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享受游戲的樂趣。
第五,科學、理性地對游戲本身、游戲中的幼兒進行評價。在幼兒教師對角色游戲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對角色游戲情節(jié)、規(guī)則紀律的評價,也要評價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發(fā)展;不僅要總結本次角色游戲的進行狀況,也要提出對下次角色游戲的期待;不僅教師要評價幼兒的角色游戲,也要讓游戲中的幼兒、游戲外的幼兒評價角色游戲。游戲評價是一個多方面綜合的環(huán)節(jié),不能只流于形式。
3.關于幼兒教師的外在權威性。
在指導過程中,應適當弱化教師的外在權威性,以親切、和藹、友好的情緒、態(tài)度與幼兒互動、交流,盡量避免不滿、氣憤等負面情緒的出現。不滿、氣憤等負面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幼兒進行游戲的樂趣與熱情。讓幼兒成為角色游戲真真正正的主人,教師應盡量理解幼兒的行為,寬容地接納幼兒的錯誤,避免以角色游戲控制者的身份去限制、命令甚至責備幼兒的游戲行為的傾向。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氣氛中愉快地進行角色游戲。
參考文獻
[1]邱學青.關于幼兒園游戲指導存在問題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1,(12):6.
[2]華愛華.從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開始[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10,(5):37.
[3]丁海東.幼兒角色游戲的兩種現場指導方式[J].學前教育研究,20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