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照穩
【摘要】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而電子商務的異軍突起為外貿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通過電商平臺開展外貿已成為諸多外貿企業開拓業務的首選。但是企業需要的是能夠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員工,作為高職院校來講,如何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成為擺在眼前的重大挑戰。本文以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對企業駐校平臺的調差與研究,著重分析高職院校通過駐校平臺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跨境電商;駐校平臺;人才培養
目前,我國開設國際貿易專業的高校非常普遍,外貿人才的市場供給數量多而實踐能力差,隨著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外貿人才的就業競爭也逐年加劇。隨著電子商務在外貿行業的廣泛應用,企業對從事外貿工作的畢業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那么這些畢業生將如何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是每一個教育管理者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
一、目前高職院校在學生技能培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教學觀念滯后,缺乏創新
1、傳統教育方式為教學的主要途徑。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重學歷教育,輕技能培養;重就業率,輕專業對口率”的現象,這是一種受市場經濟影響嚴重的急功近利的行為。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外貿人才的培養上仍舊停留在課堂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因循守舊而又樂此不彼,他們認為職業技能教育是學生畢業之后的社會行為,與學校無關。只要學生能夠把理論知識學好,自然有企業對他們開展技能培養。學生的主要任務是順利畢業,然后幫助學生考取一些與專業有關的資格證書(比如報關員資格證、報檢員資格證、國際商務單證員等)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2、教學改革沒有落到實處。雖然近年來多數院校都提出了開展實踐教學,進行技能培養的要求,但是實施的力度不夠,很多教育改革要求反映在教學上只是流于形式。理論課程所占比例遠遠高于實踐課程,即使有實踐課程,也只是在實訓室開展一些模擬訓練,學生對于企業真正的業務流程和操作技巧只是一種模糊的認識,加之很多公司開發的外貿實訓軟件質量較差,并不能真正反映開展外貿業務的實際情況。還有的高職院校為了節約成本,根本沒有建立專業的仿真實訓室,只是在普通的電腦機房里通過一些教學軟件開展教學,這種條件下的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專業設置不合理,因循守舊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既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又要滿足現代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專業目錄并不健全,雖然教育部也公布了高職教育設置專業的指導性文件,但是跟傳統的本科層次的專業目錄大同小異,并不能很好的反應社會化需求,且不具備高職教育的特色。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基本沿襲了傳統的理論化教學的專業設置,沒有考慮到社會變革的需要。高職教育的基本原則是重實踐教學,重技能化訓練,強調適應性以及自我調節機制。加之學校對建設新專業的認識不夠,而與舊專業改革相配套的設施又跟不上,專業建設沒有做好社會調研,教育管理因循守舊,培養出的人才缺少應用性與針對性,不能滿足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和專業化分工對高技能人才的質量要求。另外,專業設置缺乏對市場需求的監測反饋機制,導致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具有普遍的盲目性和“跟風”的現象,這也帶來了專業結構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相脫節。
(三)沒有配套的職業化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課程教學來實現,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的教育體系尚不完善,而課程安排也是對普通??平逃右约氈δ┕澋男薷?,課程體系仍是以傳統的理論性、基礎性課程為主,沒有完善的實踐性、應用型課程安排,所以造成學生理論基礎雖好,但是在職業技能上缺乏有效的訓練,這也是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高職學校的課程體系缺乏創新機制以及對市場需求變化的應變機制。其主要原因是高職教育的管理者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步伐,課程設置不能有效考慮相應職業崗位的技能需求,這就導致了教育目標的盲目性,自然也就失去了其時效性。
(四)師資隊伍理論能力有余而實踐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重視招生規模,其師資隊伍往往也是急劇膨脹,有些高職院校為了降低成本,不愿意高薪聘請既有學歷又有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這在民辦院校表現尤為明顯,加之一些“關系戶”的存在,當然就很難保證師資的質量水平。很多教師大學畢業后就直接進入學校當老師,他們普遍缺乏實踐教學應有的技能,教師隊伍中學科型教師所占比例較大,而具有實踐技能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比例往往較小。而這些因素的存在,要想真正的開展實踐教學也是舉步維艱的。
(五)缺乏應有的實踐實訓條件
實踐基地和實訓室的建設是開展實踐教學的物質基礎,有些高職院校甚至沒有應有的實踐基地和專業化實訓室;有些院校雖然有這方面的建設,但是缺乏科學性和實用性,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有些院校甚至是為了應付評估和檢查,把實踐條件建設流于形式;而民辦院校往往要考慮其收益和成本,對實踐基地和實訓室的建設投入不夠。這些情況的存在,也是對實踐教學的最大障礙。
二、高職院校外貿實用型技能人才培養途徑分析
本人嘗試以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為例,分析高職院校應如何開展實踐教學。國際貿易學是一門應用型經濟學學科,特別強調學生的外貿實踐能力。特別是近年來,電子商務越來越多的影響人們的生活,而跨境電商也是我國拓展外貿業務的有效途徑之一,并且會成為今后眾多外貿企業開展外貿活動的主要依托。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特別強調“確定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措施,培育經濟新動力”。而跨境電商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則更加強調他們的實踐能力。針對以上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所普遍存在的諸多問題,國際貿易專業應該如何應對這一時代變化的要求呢?
(一)校企聯姻,工學結合,建立企業駐校平臺
建立校內實踐基地,是保證實踐教學的重要途徑。在設立校外實習基地的基礎之上,采取更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在校內建立企業駐校平臺,讓企業真正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與跨境電商企業聯手打造校內實踐基地,把學生的課堂搬到真實的跨境電商場景里去,真正實現“工學結合”。由企業投資必要的設備、電商平臺、技術指導和貨源等,由學校負責學生的組織和管理。并對參加實踐的學生統一實行企業化管理,對針對性的對他們開展技能培訓,開設與實際工作聯系最為密切的專項課程,實行從學中做,從做中學,避免開設一些不必要的純理論課程的學習,真正把學習融入到社會實踐中,做到學以致用。簡單來講,就是把在校內實踐的過程變成工作經驗的積累過程。
(二)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
建立校內實踐基地,只是走出了實踐教學的第一步,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平臺,在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實施計劃的制定上,必須由企業參與其中,從企業的實際業務需要出發,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為原則,共同開發有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體系。在知識結構上以“夠用”和“實用”為依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構建學生掌握相關崗位技能、較強的技術再現能力為主題,根據崗位職責與職業能力的要求設置專業課程,強調以實踐課程為主、理論課程為輔,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也就是說,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怎么去培養人才。學生在實習期間可以直接進入企業參加實習,企業每年定量從畢業生中擇其優者接受其為正式員工。把學校變成職業人才的“孵化地”。這樣一個方面可以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提高學生就業崗位的專業對口率,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解決企業的用人問題。
(三)定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與學校合作的企業有著專業的外貿型人才團隊,企業會定期對學生和專任教師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培養學生跨境電商的基本操作規范、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并建立微信和QQ的交流群,全程跟蹤學生的每一個實踐過程,對于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疑惑都能得到及時的解答。每周開展一次技術和經驗交流,有問題及時發現,并做好問題總結,作為今后實踐教學的指導性依據。作為專任教師來講,也可以通過實踐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實踐應用水平,更好地把實踐教學融入到課堂中去,做到理論聯系實踐,不僅能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不僅能直接提高學生的應用水平和操作能力,而且能保障良好的實踐型師資隊伍建設。
(四)實行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
為了提升實踐效果,充分調動學生參加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企業駐校平臺建立專項基金,作為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的階段性獎勵。實踐班內部設立實踐小組,學生可以自由組建自己的團隊,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競爭,由校企雙方定期開展實踐考核,從團隊協作、工作業績、操作規范等方面綜合評估,對于表現較好的團隊不僅給他們一定的業務提成,而且從專項基金中抽出資金對他們進行獎勵,這樣不僅能夠激勵先進,也能為其他小組樹立榜樣,以激發學生實踐學習的熱情和斗志。另外,企業在學校內部每年開展一次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對參加大賽的學生進行專項培訓,從比賽中優勝的團隊將獲得榮譽證書和現金方面的獎勵。通過實行競爭機制,學生的實踐成果得到了肯定,也獲得了榮譽和獎勵,增加了他們的成就感,充分調動了學生參加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雖然通過企業駐校平臺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對其他院校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開展實踐教學的管理體系還不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尚不完善,有待進一步修訂和充實。而且時代變革也會對我們的實踐教學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我們要做好打硬仗的心理準備,不能故步自封,要著眼于經濟形勢、職業技能、國際慣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發展變化,跟上時代潮流,做一個勇于創新,敢于挑戰未來的新時代弄潮兒。
參考文獻:
[1]章汛.高職院校教學改革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科技創業月刊.2011,(2):128-129
[2]袁嫣.高職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J].時代報告.2011,(12):35
[3]宋金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與探索[J].企業家天地.2011(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