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參與式教學在語文課程改革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徹底顛覆以往“填鴨式”教學的時代,為語文課堂開辟新的實踐道路。傳統教學過多的應試傾向,注意不到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忽略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筆者在實踐中力爭做到全員參與,下面我將分享一些自己對“參與式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任務要具體,夯實參與式學習的基礎
參與式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在于教師要重“引導”輕“灌輸”,并非指放任教學活動于不顧,要想使學生及體驗到參與教學的樂趣,又能達到傳授知識的教學目標,在課堂實踐中設置具體的任務則是基礎。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2008,北京》一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2001年申奧成功的消息傳來后,北京人民熱烈慶祝的場景。二年級的小學生大都不理解當時人們為何如此激動,為了讓學生感同身受又能參與教學,我布置大家回家后查閱相關資料,為了避免大家找的資料重復或不全,筆者將任務具化:
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人通過電視、網絡等途徑查找申奧成功后舉國歡慶的一些圖片和視頻資料,幫助大家呈現當時情景的真實;一部分學生通過向父母了解求助,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到運動強國的過程,感受祖國奧運事業的崛起;最后一部分學生要找到我國申奧過程的艱難,體會申奧的決心和最終成功的喜悅。
通過以上做法成功地讓學生感悟到了人民熱烈的慶祝原因,參與式教學的實踐一定是有目的的,只有任務分割具體化才能保證參與式教學課堂的高效。
二、搭配要合理,筑好參與式學習的保障
參與式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生生合作,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這樣一個個小團隊在成員搭配上也需要慎重考慮,小組成員之間要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才能給課堂學習提供和諧的氛圍保障。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練習四的口語交際“小小新聞發布會”,學習這一課時我組織學生討論并進行現場模擬,在這次分組時我刻意將班里的班干部、性格開朗平常生活中交際能力較強的幾個學生分別安排在不同的組里。課上我剛宣布開始討論,大家就開始七嘴八舌說了起來,整個教室顯得特別哄亂無序,見此情況有學生主動開始行動:新聞發布會的角色有“主持人”“發言人”“記者”“聽眾”,首先將組員分類;接著確定發布會主題和記者的提問;第三步按照之前討論進行初次模擬;最后發現不足,全體討論改進后再次進行模擬實踐,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由于成長環境、自身性格等諸多因素,在各方面的發展情況一定參差不齊,教師只要利用好學生特點,合理搭配學生資源,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討論要充分,把握參與式學習的關鍵
參與式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學生是教學的中心,實踐中,教師要保證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參與的體驗,那么設置的討論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大家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融入其中。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成語故事》,在講完課文中的三個故事后,為了豐富學生文學素養,我決定設計教學活動“我知道的成語故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成語文化是中國特色文化,所以課后我又給出幾個成語“刻舟求劍”“東施效顰”“邯鄲學步”……大家還可以根據自己日常積累,加以查成語詞典的方法,分組討論講述知道的成語故事。幾分鐘后有的組停下了討論,可是考慮到有一些同學剛剛查完字典甚至都沒發表自己的故事,我告訴大家不要著急,要保證組內每個成員都講了自己的故事再停下來。
只有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教育出敢于創新、思想豐富的人才,長此以往必能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培養具有文學素養的人。
四、評價要客觀,升華參與式學習的成效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為教學助力不少,教師應該做到熱愛學生,有發現學生亮點的眼睛,但同時又要客觀評價,客觀公正的評價能給學生以正確的努力方向,把握好“賞識教育”的度,在參與式教學的活動中關注到所有同學的情感體驗,真正發揮課堂評價檢驗學習成果的作用。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口語交際“我來說一說”,我設計交際活動為“同學過生日該不該送禮物,并說明理由”。討論中學生觀點涇渭分明,眾說紛紜,一番討論后有同學說道“我認為送不送禮物的事得看大家在學校的‘交情,平時關系好的話就送,關系不好就不送”,另一同學說道“送禮物這件事表達的是心意問題,送不送禮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祝福對方的心意就好了”。
針對兩種回答我一一做出評價,第一位同學的回答過于世故,學生正處在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適時地撥正學生中的不良風氣,讓大家形成和睦友愛的成長環境。
總之,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合作式的學習教學方法,我們應該創造更多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加強教師與學生后續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創造更高效的課堂,使參與式教學模式成為語文教學的主流典范。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包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