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風
課堂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見提問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所以“有效課堂教學”應從實現“有效課堂提問”開始。
1.目前課堂提問盲目的表現
課堂上,部分教師由于教學理念陳舊,對所提問題缺乏深入分析、認真篩選,致使課堂提問的作用未能發揮,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目的不明。其具體表現為課堂提問隨意性大,所提問題與教學目標關聯不大,缺乏針對性。
(2)質量不高。問題缺乏啟發性問題,多傾向于記憶性,推理性、批判性問題幾乎不見,這樣學生思維得不到應有訓練。
(3)評價不足。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聽之任之;或評價含糊其辭,讓學生如墜云霧。
(4)對象集中。提問只針對成績好的學生,回答也只叫少數學生。
2.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準備充分、指向明確。一是教師要充分研讀教材,所提問題無論從形式、內容、時間,還是提問的對象,甚至是接收反饋信息、講評,教師都要心中有數,認真考慮,精心策劃。二是問題明確。教師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提出問題,切忌似是而非,不提與教學目標相去甚遠、與完成學習任務無關的問題。三是問題具體。教師要準確表達問題,提問的語言力求做到準確、簡潔。教學中唯有科學、恰當的問題才能調動學生思維,引領學生學習。
(2)設問恰當、難易適度。課堂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通過思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一是要合理設置問題,教師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一系列引發學生學習的問題,要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矛盾處、對比處提問,抓住疑難點、興趣點、模糊點提問。二是注重啟發思考,教師設置的問題要使學生能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使學生產生 “欲罷不能,躍躍欲試”的積極心態,使學生在深入閱讀、悉心思考、傾心交流的基礎上才能正確作答。三是問題難易適度。問題過于簡單化,不能引導學生思考,給學生造成學習簡單的假象;問題太難,學生無處下手,會打擊學生學習信心。問題的難易程度應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后能正確回答適宜。
(3)適時提問、注重引領。一是適時提出問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提問的最佳時機,就是在學生的“憤”“悱”之時,即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夠”的時候。二是提問形式多樣,要有設問,有自問,還應有反問。教師要變換提問方式,講求提問技巧,可以采用疏導式提問,可以把復雜而困難的問題分解成一系列比較容易理解的問題,逐一引導學生作答;也可以采用迂回式提問,退中求進。三是注重評價引領。學生通過閱讀、思考、交流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對學生的回答和反應及時妥善處理。對學生的正確回答,教師要及時用語言或表情給予肯定;對見解獨到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對回答不夠全面的學生要啟發他全面思考問題;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多給他們回答的機會。教師除了要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作出評價之外,還應該對學生回答時的表達方式和態度也做出評價,在評價的同時,還要誘導、點撥、引領,以確保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知識得到增長,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華。
(4)面向全體、因人施問。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要求課堂提問中應因人施問。首先教師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前提。其次教師對學習內容的設置應有梯度,可以為基礎好的學生設計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激勵他們不斷鉆研;為基礎中等學生設計一些鍛煉性問題,幫助他們掌握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為基礎差一點的學生設計簡單一點的問題,想辦法啟發他們思考,盡量讓這些學生通過努力,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信心。總之,課堂提問也要體現差異性教學,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表現,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
3.“有效性課堂提問”的設計方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在關鍵地方設計提問。“關鍵”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指突破課文思想內容的關鍵處;另一方面指涉及語文知識的重點、難點的地方。教學中如能把握這些環節,設計出的問題能體現全局性,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就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在有思維價值的地方設計提問。語文教材的課文基本是優秀作品,這些經典作品中無論是標點用詞,還是對人物的刻畫或環境的描寫,任何細微之處都可以體現作者的匠心。教師可以在這些容易被學生忽略而對表現主題思想有突破的細微處設計提問,即可啟發學生思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在矛盾之處設計提問。如果在課本中看似存在矛盾的地方設計提問,從而直接引進矛盾的對立面,這樣會起到激疑效果,有助于引領學生思考。
(4)在容易引起聯想、想象處設計提問。作者往往會在文中留下些空白,在教學中如引導學生對省略和空白進行想象,一定能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
“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殷切呼喚,我們一定要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山西省平遙縣教育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