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香艷
一、引領得法
一是精選集備內容。做到具有典型性、全面性,關注薄弱課型。如語文學習園地、作文指導課的教學;數學中的練習課、復習課、數學廣角內容的教學等。
二是用直觀方式示范。在精備內容中按照不同課型有目的地選擇兩到三節課例在所有備課組面前通過微型課、微課、說課等形式對所備內容進行公開展示,并進行錄像,然后回放;在回放的過程中,執教者和聽課者對課例的實用性都能有直觀的感受,為修改指明方向。
三是坦誠評議。每個備課組的成員針對展示教師的展示內容和情況在做詳細記錄的基礎上開展評議,明辨優缺點。以檢驗精備方案是否合適。
二、策略適用
這一步重點體現在“個體細備,探究策略”這一環節中。教師在學期初的集備教案典型案例引領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并配套寫出該課例的“個性化設計”。在教案檢查和聽課中發現教師“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不得法,原因是知道什么是重難點,卻在教學實踐中不知如何落實。針對這一問題,采取開展專題業務培訓,并輔以課堂教學示范,同時在下組教研時重點研究這一問題,在對教師的聽評課、評價時也關注這一點,而且在學期末進行經驗收集,裝訂成冊。這一做法激發了廣大教師的個性展示欲望。都能結合具體課型,具體內容,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補集備案例之短,揚個性特色之長,總結出富有特點、有推廣價值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實施策略。發明自己的方法:如“分散法”“遷移法”“暫時回避法”等。
三、研磨深入
組本教研的陣地分別從中心校和片上村小一起鋪開。以年組為單位,按照“明確內容、主講成案—同組研究、修改個案—主講實踐、同組評議—副主講再授,同組再議—對比分析,完善教案;以年組和片校為單位,先后開展了“同課同構”和“同課異構”兩個層面的教學活動。各村小和中心校分別推薦組本教研開展卓有成效的教研組進行課堂教學匯報展示——總結經驗,收集典案。
四、反思客觀
一是備課組立足整體進行反思,從教師的參與廣度、深度進行反思,并對集備方式、方法進行合理調整;二是教師個體進行反思,對自己在集備過程中的收獲與不足進行梳理,并與同組成員一道總結經驗,解決問題。在反思過程中發現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會反思,針對這個問題,我校結合不同學科特點,采取了五步做法:“第一步:培訓引路;第二步:實踐指導;第三步:展評激勵;第四步:收集整理;第五步:資源共享(將教師中有價值的反思收集起來,編輯成冊,然后印發,互相學習,并從中受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