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靜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化課程建設蒸蒸日上。多媒體課件正以一種直觀、鮮明、形象生動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出現在廣大教師的課堂中,正是由于它的參與,使課堂教育信息的傳播形式有了新的變化,顯示出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深奧的理論形象化。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教學中也是如此,如能合理、高效地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愛學”“樂學”,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更能提高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則會達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習的過程生活化
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學生學習的最有力的因素,培養旺盛的求知欲,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融“聲、色、圖、文”于一體。因此,精美的教學課件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教學內容,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形成充滿活力、富有個性的課堂教學氛圍。創設充滿美感、智慧和新異感的學習情境,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我讓計算機充分發揮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有趣的動畫引入課題: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一場比賽,高興嗎?請看(多媒體顯示畫面):小獅子、小花貓、小狗商定好舉行一次騎車比賽,隨著裁判長小熊的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只見小獅子騎著正方形車輪的自行車,“咯噔、咯噔”地行駛在道路上,騎得好艱難啊;小花貓騎著橢圓形車輪的自行車,一跛一跛的,騎得好費力啊;而小狗騎得是圓形車輪的自行車,歡快地行駛在寬闊的道路上,還“嘀鈴鈴”地唱起歌來呢。最后盡管小獅子和小花貓在努力向前,但還是小狗穩穩地坐上了冠軍的寶座。正當學生興趣盎然時,畫面停止,老師發問:同學們,在這次比賽中,為什么小狗能得第一呢?車輪做成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跑起來就又快又穩嗎?這里初步滲透了“在同一圓內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的道理。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習新知提出了要思考的問題,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多媒體的運用,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形象生動的圖片是獲取知識的跳板。在小學教學中,大量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插圖借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
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反復演示圓柱側面展開與合攏圖,并把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用醒目的紅色粗線條呈現,使學生一目了然:圓柱的底面周長就是長方形的長,圓柱的高就是長方形的寬,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于是圓柱的側面積便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乘以高。這樣,在多媒體“動”的演示過程中,輔之以學生“靜”的思考,既建立了學生的空間概念,提高了空間思維能力,又降低了學生的思維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側面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見,電教媒體的合理運用確實起到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巴”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三、多媒體的運用,使靜止的問題動態化
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發展智力的活動,利用多媒體網絡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既鞏固了新知識,又發展了思維,還反饋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又如,當學生學習了“圓的面積”后,練習中有一道關于羊吃草的最大范圍,現在的學生很少看見過羊被拴在樹樁上的情景。于是,利用課件播放羊被拴在樹樁上吃草的動畫過程。學生很容易明白樹樁相當于圓心,繩長就是圓的半徑,要知道羊吃草的最大范圍其實就是求以樹樁為圓心、以繩長為半徑的圓的面積。在教學關鍵處,借助電教手段,通過電教媒體的參與,把枯燥的文字表達形式變成了文、圖、聲、形并茂的活教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使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與傳統的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學生而言,信息技術將成為他們一種終生受用的學習工具。對教師而言,必須具有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觀,教學中要設法找到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的切入點,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能夠在和諧的狀態下出現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達到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能力、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