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歡歡 姚磊
摘要:文章基于資源詛咒的分析框架,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對我國自然資源豐裕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實證檢驗,并試圖找到解除資源詛咒的路徑。研究發現自然資源豐裕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中西部地區面臨資源詛咒,東部地區幾乎不受資源詛咒影響。同時,文章還測算了解除資源詛咒的經濟發展門檻值,測算結果表明,增加FDI能有效地緩解資源詛咒,而人力資本投資、R&D和經濟發展水平對資源詛咒的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資源詛咒;FDI;面板數據模型(panel data);門檻效應
一、 引言
自然資源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是如何利用和管理自然資源,使自然資源成為促進地區經濟的增長的因素。關于資源詛咒的傳導機制的研究,學者們主要從“荷蘭病”機制、人力資本機制、產業政策失敗和制度等角度來探討資源詛咒的作用機理。由于我國的具體情況,關于資源詛咒在我國的作用路徑或機理,進而能找到破除資源詛咒的途徑,縮小東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很值得研究。另外,資源詛咒也從自然資源角度考查了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的原因,試圖從自然資源角度來解釋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差異化原因。
封閉是自然資源豐裕現象的結果,能否成為解除資源詛咒的途徑,值得研究。本文從門檻模型出發,考查了一系列經濟發展變量對資源詛咒的影響,跨越了經濟發展門檻值的地區,自然資源就能夠發揮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二、 文獻綜述
“資源詛咒”(Curse of Resources)自奧悌(Auty R.,1993)提出其概念以來,國內外的經濟學家們對一些發展中國家豐富的礦產資源反而成為阻礙經濟增長的因素這一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按照Sachs和Warner等人的解釋,所謂“資源詛咒”是指短期內擁有資源稟賦的國家或地區因為資源價格上漲而獲益,但是長期內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增長狀況往往是陷入停滯,經濟中資源性產品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家或地區的增長率反而低于資源貧乏的國家或地區。
研究自然資源與增長之間關系的理論范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荷蘭病”研究范式和“資源 詛咒”研究范式(郝玉柱等,2014)。楊莉莉等(2014)研究了我國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主要研究了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對資源型產業的依賴,而這種依賴并不利于經濟增長的可持續,著重分析了對資源型產業依賴對經濟健康、可持續增長不利的原因和傳到機制。對資源產業的依賴通過擠出技術創新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從而削弱制造業投入,同時政府因為資源性收入而忽略對自身干預制度的強化,導致對我國省域經濟的長期增長產生抑制效應,其中前者效應占主導。Papyrakis,E.etc.(2004)首先將這一問題的研究從國別研究轉移到一國內部地區間的效應。并實證檢驗了自然資源豐裕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發現將自然資源豐裕度獨立出來,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的是負的,當自然資源因素結合經濟增長的其他影響因素,如如腐敗、投資、開放度和教育時,資源稟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為正。并研究了資源豐裕度對貿易開放度的影響,得出負相關的結論。徐康寧、王劍(2006)檢驗了資源詛咒在我國的存在性。他們的研究表明,資源詛咒在我國顯著存在,并且資源詛咒主要是通過兩種機制制約各省經濟增長,分別是資本投入的轉移和勞動投入的轉移,其中資本投入的轉移是主要原因。Jorgen,J.A.和Silje,A.(2008)研究了影響資源詛咒傳導的制度性因素。研究表明,與民主國會制國家相比,民主總統制國家易發生資源詛咒;與多數選舉體制下,比例選舉體制下易發生資源詛咒。換言之,民主程度與資源詛咒發生呈負相關,民主程度高的國家不易發生資源詛咒。邵帥等(2008)通過建立資源型地區三部門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研究自然資源開發與區域技術創新、經濟增長之間的市場動態均衡關系,研究表明,自然資源開發的確對區域技術創新存在擠出效應。并利用我國西部11個省面板數據的回歸分析對這種擠出效應進行有效檢驗。張景華(2008)考查了自然資源稟賦、經濟增長與創新之間的關系,發展了一個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即變化的拉姆齊-卡斯-庫普曼斯模型來解釋“資源詛咒”,認為資源收入高的國家或地區,人們工作動力較弱,從事創新勞動活動的勞動力比例較低,因而阻礙經濟長期增長。
本文在借鑒國內外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基于資源詛咒的分析框架,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對我國自然資源豐裕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了檢驗并測算了消除資源詛咒因素的門檻值,試圖找到解除資源詛咒的路徑。與前人的研究相比,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將門檻效應這一研究變量間非單一方向關系的研究方法與資源詛咒這一經濟學命題有機結合,有利于得出更可靠的結論,進而能夠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三、 實證檢驗
由于我國各地區在人力資本方面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性,自然資源在對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增長的作用也存在較大差異,本文首先對自然資源在我國各地區經濟增長的作用進行實證檢驗。本文構造如下彈性模型來評估自然資源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lnpGDPit=C+?琢ln(GDP)it+?茁ln(NR)it+?滋i+?著it(1)
lnpGDPit=C+?琢ln(GDP)it+?茁ln(NR)it+?酌lnZit+?滋i+?著it(2)
其中,pGDp為被解釋變量,用來表示各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水平,本文用人均GDP的增長率來表示,等于當年的人均GDP指數減去上一年人均GDP指數之差再除以上年人均GDP指數(上年=100)。GDP表示初始的經濟發展水平,本文以各地區的當年國內生產總值表示。NR代表自然資源豐裕度,本文用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來表示。Z表示即將加入的影響經濟增長的其他控制變量。我國山西、遼寧、湖北、湖南、貴州、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和寧夏共10個省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顯著的,其他的省份不顯著。其中,自然資源豐裕度在湖北省和貴州省對經濟增長有著正向的顯著影響,而在山西、遼寧、湖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和寧夏存在負向的顯著影響。從檢驗結果發現,我國自然資源豐裕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對于產業結構多為知識依賴型的東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不顯著,對中西部地區的影響顯著,且呈現正負不同方向的影響。
為進一步分析,對全體樣本按照模型(2)進行估計,并根據一般經濟增長理論,分別加入控制變量GDP、HR、FDI和R&D。其中HR表示人力資本投資,本文采用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占總人口的比表示(胡援成,2007)。FDI為外商直接投資,采用外商投資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表示FDI在某地區的進入程度(李蕊,2008)。R&D表示研發投入,為科技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與當年GDP的比。考慮到HR和R&D可能存在共線性問題,因此,估計時要分開回歸,不能同時作為控制變量進行回歸。數據來源于教育部歷年教育事業發展公報,其他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和GLS估計方法,對模型進行估計,估計結果如表1我國資源詛咒的檢驗結果所示。
表1回歸結果表明,除了第六組回歸中,自然資源豐裕度的回歸系數不顯著為負,在控制住初始經濟發展水平之后,自然資源豐裕度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均顯著為負,在加入其它控制變量之后,自然資源豐裕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仍然顯著為負,雖然在加入FDI后,FDI不顯著為負,自然資源豐裕度的系數仍然顯著為負。
四、 “門檻效應”測量模型
以上結果表明,資源詛咒在我國確有發生。關于資源詛咒的解除路徑,許多學者做了很對研究,從人力資本角度,從制度角度,從開放度角度。有必要在前文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影響資源詛咒的因素,并對能夠解除資源詛咒的“門檻水平”進行測定。
以前面模型為基礎,通過設計NR與各影響因素的連乘來對能夠解除資源詛咒的因素進行“門檻水平”的測算。具體而言,當考慮能夠解除資源詛咒的因素X時,可將?茁看成X的函數,為簡單起見,假設?茁=?姿lnX+?濁,這樣檢驗模型變為:
lnpGDPit=C+?琢ln(GDP)it+(?姿X+?濁)lnNRit+?滋i+?著it(3)
展開后為:
lnpGDPit=C+?琢ln(GDP)it+?姿ln(Xit)ln(NR)it+?濁lnNRit+?滋i+?著it(4)
五、 研究結論及啟示
本文基于資源詛咒的分析框架,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實證研究了我國省域自然資源稟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測算了影響資源詛咒發生的因素的門檻值,研究表明,自然資源稟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呈現顯著的地區差異,中西部地區面臨資源詛咒,東部地區幾乎不受資源詛咒影響。測算結果表明,增加FDI能有效緩解資源詛咒。而人力資本投資、R&D和經濟發展水平對資源詛咒的影響不顯著。資源詛咒主要發生中西部省份,包括山西、遼寧、湖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和寧夏。自然資源稟賦度對東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不顯著,更談不上發生詛咒。從中可以發現,經濟欠發達地區易發生資源詛咒,資源詛咒存在“門檻效應”。在已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本文選擇了人力資本投資、研發投入、外商直接投資和經濟發展水平四個方面的因素,對影響資源詛因素的門檻值進行了測算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自然資源豐裕度在與FDI想結合時,能對經濟增產生正面影響,換句話說,FDI能有效消除資源詛咒,而人力資本投資、研發投入和經濟發展水平對資源詛咒的影響不顯著。
目前在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對自然資源的以來較小,已經逃脫了資源詛咒。而對于中西部地區仍然遭受著資源詛咒問題。針對以上實證分析結果,提出以下破解思路。
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程度存在明顯差異。與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由于地理優勢和政策傾斜等原因,對外貿易開放程度最高,而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開放程度緩慢。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貿易開放度能夠有效解除資源詛咒的形式促進經濟增長。為實現中西部地區獲得和東部地區同樣的貿易開放條件,應當對中西部地區的貿易開放給予更大的政策傾斜和政策鼓勵,積極鼓勵中西部地區中小民營企業參與對外貿易,強化對中西部地區企業出口農副產品、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級產品流通的價格補貼和出口退稅政策。從資源詛咒角度來看,自然資源部門通過引進外資,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開采技術。政府要努力整合自然資源部門,自然資源開采權的壟斷和經營權的分離,必須加強監管和完善兩權制衡機制。防止自然資源福利的外流,將自然資源福利留在當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鼓勵發揮在初級產品出口上的比較優勢的效果是靜態的和短期的,長期必須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加高附加值產業的比重。
參考文獻:
1. 郝玉柱,敖華.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范式的形成和演進.經濟問題,2014,(3):6-10.
2. 楊莉莉,邵帥,曹建華.資源產業依賴對中國省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其傳導機制研究——基于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考察.財經研究,2014,(3):4-16.
3. 徐康寧,王劍.自然資源豐裕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研究.經濟研究,2006,(1):78-89.
4. Jorgen, J.A., Silje, A. Constitution and Resource Curs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87):227-246.
5. 邵帥,齊中英.自然資源開發、區域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一個對“資源詛咒”的機理解釋及實證檢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4):3-9.
6. 張景華.自然資源、經濟增長與創新三者的關系分析.當代經濟科學,2008,(6):50-58.
7. 胡援成,肖德勇.經濟發展門檻與自然資源詛咒—基于我國省際層面的面板數據實證研究.管理世界,2007,(4):15-23.
8. 李蕊.FDI與中國工業自主創新:基于地區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世界經濟研究,2008,(2):15-21.
基金項目:國家統計局項目“閾值分位數自回歸模型:估計、檢驗與應用”(項目號:2013LY044)。
作者簡介:彭歡歡(1985-),女,漢族,江蘇省連云港市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開放宏觀;姚磊(1982-),女,漢族,安徽省廬江市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安徽阜陽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金融學。
收稿日期:20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