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 孫俊奇 魯冰
摘要:文章以2007年~2011年期間滬深兩市重污染行業數據為樣本,檢驗了會計師事務所是否能有效監督企業環境績效。研究發現,高質量會計師事務所能有效監督企業環境績效;而且,在股權制衡度較高的情況下,高質量會計師事務所能有效監督企業環境績效,而對于股權制衡度較低的企業,只有當會計師事務所具備較強行業專業性時,高質量會計師事務所才能對企業環境績效進行有效監督。上述研究結論意味著會計師事務所對提高企業環境績效的作用是積極的。同時,我們也為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行業專業性對股權制衡的替代作用提供了證據。文章豐富和拓展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與環境績效的相關研究,對提高企業環境績效以及完善企業治理都有一定的現實啟示意義。
關鍵詞:環境績效;股權制衡;審計行業專業性
一、 引言
隨著公眾和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環境績效方面的研究已逐漸展開。在國際權威組織(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以及印尼環境影響管理局等)明確對環境績效進行界定后,其相關研究得到快速發展。
根據我們掌握的文獻,仍鮮有研究關注會計師事務所在提高企業環境績效中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目的為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第一,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企業是否具有更高的環境績效;第二,在不同的股權制衡度下,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提高企業環境績效的能力是否有顯著差異;第三,在較低的股權制衡度條件下,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提升審計行業專業性能否提高其監督企業環境績效的有效性?
本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與現有文獻主要關注企業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經濟績效以及信息披露之間的關系(Suslmita Dasgupta,2001;Clarkson,2006;Thomas,2008)不同,本文從會計師事務所監督的角度為提高企業環境績效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已有研究考慮的是股權制衡下企業的業績表現、融資成本、技術效率以及企業價值等(徐莉萍等,2006;楊興全等,2012;孫兆斌,2006;佟巖等,2010),本文則著眼于股權制衡下的會計事務所與環境績效的關系;第三,大部分研究關注審計行業專業性與會計事務所質量之間關系(陳麗紅、張龍平,2010;謝盛紋、孫俊奇,2010),然而,本文發現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通過提升審計行業專業性而提高其與控股股東的博弈能力,從而有效監督企業的環境績效。因此,我們的研究有助于從理論上更全面地認識會計師事務所對提升企業環境績效的功能。
二、 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1. 會計師事務所質量與環境績效。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代表著更廣的業務知識、更強的實務操作能力、更高的職業道德水準、更獨立的專業精神,以及更充分搜集證據的能力等。當企業環境績效較差時,其會對企業的財務績效造成負面影響,此時,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會重點測試高風險領域以確定收集證據的數量和性質,擴大審計范圍或追加程序,對企業的環境績效相關事項進行追蹤調查。在確定了環境績效問題后,因為環境績效較差導致潛在的巨額賠償或者政府處罰會涉及到企業或有負債,甚至涉及到企業的持續經營問題,這些應在財報附注上披露,或在審計報告上對利益相關者進行提示。這些披露和提示都會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對管理當局也極大不利。鑒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能有效監督企業環境績效。
2. 股權制衡、會計師事務所質量與環境績效。當企業股權制衡度較低時,由于控股股東的超強控制,以及中小股東監督的缺位,實質上的審計委托人并非所有股東,而是控股股東,控股股東能決定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的選聘,為此,會計師事務所極可能喪失獨立性(Fan,2001)。從而,即使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也無法對企業的環境績效進行有效監督。與此對應,在股權制衡度比較高的企業中,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更強,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考慮更多的與財務績效相關的信息,更好地關注企業的環境績效,進而評估環境問題對審計固有風險與控制風險的影響。即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能對企業環境績效進行有效監督。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a:股權制衡度低的企業中,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不能有效監督企業環境績效;
假設2b:股權制衡度高的企業中,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能有效監督企業環境績效。
3. 審計行業專業性、會計師事務所質量與環境績效。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會采取兩種策略:一是解除業務約定,放棄客戶;二是提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行業專長,強化對被審計行業的專業認知度。會計師事務所行業專業性越強,表明該事務所擁有更多的具有相關行業知識的專家,這些專家因其常被指定參與某個行業的審計工作,通過“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對行業的各種風險領域、會計規則、報告要求等有更深刻的認識,更能深入了解公司財務報表錯報的風險點,能更為精準地把控審計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有助于會計師事務所發展基于特定行業的風險知識和審計方法(Wright et al.,1997)。因此,審計行業專業性高的會計師事務所能夠更好地掌控企業風險關鍵點,也能更清楚地認識到企業環境績效的重要性。藉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在股權制衡度低的企業中,審計行業專業性越強,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更能有效監督企業環境績效。
三、 研究設計
1. 數據來源及樣本選取。本文的數據來源分為兩個部分:環境績效數據來自于互聯網,其它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樣本的選取過程如下:首先,樣本選自2010年被環保部界定為重污染行業的16類行業;其次,在數據收集及整理過程中,剔除了數據缺失的企業;再次,對主要研究變量在1%分位進行了Winsorize處理。最終選定的樣本數量為2 660。
2. 模型設計。根據本文提出的假設,在借鑒何麗梅、馬靜夷(2011)與呂峻、焦淑艷(2011)等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構建以下模型:
CEPit=?茁0+?茁1Topit+?茁2Saleit+?茁3Sizeit+?茁4ROEit+?茁5Levit+?茁6Areait+Yearit+Industryit+?著it(1)
為避免產生多重共線性而帶來的偏誤,本文建立上述檢驗模型,并采用分組方式對假設2和假設3進行檢驗。其中,在假設2檢驗中,將股權制衡數據以中位數為基準,分為股權制衡度高和股權制衡度低兩組數據;在假設3檢驗中,以中位數為基準,把審計行業專業性分為高低兩組數據。
3. 變量選取。
(1)解釋變量。國外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CEP指數或基于美國 TRI 數據庫的具體污染排放數據來度量企業環境績效。由于國內沒有此類指數和數據庫,故本文借鑒呂峻、焦淑艷(2011)的做法,以企業是否因環境問題受到處罰曝光來衡量企業環境績效。沒有受到環境處罰的企業,其環境績效值為0;因環境違規受到罰款、投訴、停產整頓或公眾譴責、新聞曝光企業的環境績效值為1。
(2)主要解釋變量。
①高質量會計師事務所。已有研究表明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與其質量呈正相關(DeAngelo,1981;Reynolds & Francis,2000;王艷艷等,2006)。本文以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來衡量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的高低。
②股權制衡度。股權制衡度衡量方式有多種,本文借鑒呂懷立、李婉麗(2010)的衡量方法,結合Z指數和Herfindehl指數,即公司第二至第五大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與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平方的比值,同時按中位數分成高低兩組,以此作為衡量股權制衡程度的指標。
③審計的行業專業性。本文借鑒Zeff和Fossum(1967)的衡量方式,建立衡量指標,以此表示事務所i在行業k中的市場份額,考察特定行業中某家事務所的行業專業性,同時按照中位數分成高低兩組。
(3)控制變量。本文在模型中還控制了以下一些變量:銷售額(Sale):公司銷售額與資產總額比例;公司規模(Size):公司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資產負債率(Lev);區域(Area):公司注冊地為沿海發達城市為1,否則為0;行業(Industry)和年度(Year)。
四、 實證結果與分析
1. 描述性統計。表1是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其中,被解釋變量公司環境績效均值為0.105,中位數為0,最大值為1,最小值為0,可見公司環境違規現象的比重為10.5%,表明了我國日益突出的企業污染問題。
2. 回歸分析。表2檢驗了股權制衡度、高質量會計師事務所與企業環境績效的關系。回歸結果表明,會計師事務所質量較高的會計師事務所能更好地監督企業管理層的環境行為,從而促使企業具有較高的環境績效;當股權制衡度較高時,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時能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因此會計師事務所質量與環境績效的相關性較為顯著;而股權制衡度較低,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會受到影響,會計師審計的監督功能會受到種種限制,此時高質量會計師事務所不能對企業的環境績效進行有效監督。
表3檢驗在股權制衡度較低企業中,審計行業專業性不同時,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與企業環境績效之間的關系。在股權制衡度較低的情況下,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因其審計行業專業性不強,無法抵抗客戶的壓力,可能出現客戶購買審計意見的情況。在股權制衡度低的情況下,審計行業專業性強的會計師事務所憑借自身的豐富經驗和知識儲備能更好地保持獨立性,從而有效監督企業的環境行為,提高企業的環境績效。
五、 穩健性測試
為增加研究結論的穩健性,我們借鑒Ashbough等(2003)的做法,即采用盈余管理計量模型估計出的操縱性應計利潤來區分高質量會計師事務所與低質量會計師事務所。結果通過穩健性測試,發現本文的研究結論基本不受影響。此外,我們對模型中是否存在自選擇問題進行了檢驗,檢驗顯示本文模型并不存在內生性。最后,本文還考察了各模型中自變量的VIF值,發現所有變量的VIF值都小于3,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
六、 結論
本文結論意味著會計師事務所在提高企業環境績效方面的作用是積極的。在審計過程中,鑒于從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的密切關聯,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會利用自身優勢更好地把握企業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問題,關注企業的環境績效,對其環境績效進行規范。同時,在股權制衡度較低的企業中,會計師事務所能通過強化審計行業專業性來增強對企業環境績效的監督,故本文結論亦對會計師事務所強化審計行業專業性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一言以蔽之,本文為會計師事務所為何能有效監督企業環境績效提供了一種可能解釋,有助于深化我們對企業股權問題和審計行業專業性的理解。
參考文獻:
1. Chiang C, Lightbody M.Financial auditors and environmental auditing in New Zealand.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4,(2):224-234.
2. Krishnan J, Krishnan J.Litigation risk and auditor resignations.The Accounting Review,1997,(72):539-560.
3. Zbirecikli M.A review on how CPAs should be involved in environmental auditing and rep- orting for the core aim of it.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in Management,2007,(2):113-126.
4. 呂峻,焦淑艷.環境披露、環境績效和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1):109-116.
5. 孫俊奇,魯冰,徐凱.機構投資者、審計質量與環境績效.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3):35-43.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項目“國家利益保護導向的中國環境審計體系創新研究”(項目號:11&ZD044)。
作者簡介:徐凱(1987-),男,漢族,江西省南昌市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公司財務;孫俊奇(1984-),男,漢族,河南省信陽市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審計;魯冰(1982-),男,漢族,安徽省蚌埠市人,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經濟師,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公司財務與風險控制。
收稿日期:201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