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謝穎
農業專業是中職學校的新興專業,現代農業專業的開設填補了中職校培養農業類人才的空白。中等職業學校培養農業專業畢業生旨在服務當地現代農業發展,但學校、教學對新興專業學生培養缺乏經驗,社會、家長、學生對農業專業存在偏見等因素制約了農業專業學生的發展。筆者所在學校自2008年開設農業專業,對農業專業學生的培養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現對如何轉變農業專業學生培養模式提出幾點思考:
一、轉變學生對農業專業的觀念
農業專業是國家重點資助的中職專業,農業專業的學生可以享受免除學費等優惠措施。但農業專業的畢業生將來是“種地的”農民這一偏見在家長和學生的認知中是根深蒂固的。學生是學校培養的主體,所以轉變學生對農業專業的觀念,讓學生接受農業專業,形成專業的認同感與成就感是學生能否學好專業、發展自我的前提。
首先,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農業專業的培養方向。農業專業培養的是現代農業發展所必需的專業人才,是農業類的研究型人才,而不是普通農民。其次,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認識清楚現代農業專業的前景和發展未來?,F代農業與傳統的耕作式生產是有根本區別的,現代農業正朝著多維方向發展,農業的現代化生產和轉型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員,農業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還有,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領會國家現代農業的扶持政策。國家每年都在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投入,鼓勵個人或集體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對農業專業的學生也提供特別補助。最后,教師可以借助行業內的優秀榜樣激勵學生,袁隆平教授就是農業專業最好的代言人。
二、改革農業專業的課堂教學模式
中等職業學校農業專業分養殖和種植兩個方向,專業課程內容較多,而且很多部分要求學生能夠理解識記。課堂教學如果僅靠教師口頭傳授理論知識,或劃出重點讓學生機械記憶,這種“為教學而教學”的傳統模式與具有實踐特點的農業專業教學是相違背的。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學思想,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學手段,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為目標,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
比如在農業專業生物學《細胞的分裂》的教學時,傳統模式中教師往往是利用黑板作圖或借助圖片展示細胞分裂過程的圖例。這些做法不但會消耗教學時間,而且作圖的精確性與圖片展示的局限性也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并且靜態的展示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將細胞分裂的過程制作成多媒體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示每一個動態過程,輔以教師簡單的講解,讓學生對于課本的知識了解得更加直觀。
三、營造農業專業濃厚的專業氛圍
專業學習是職業學校與普通中學的根本區別,學生學好專業知識離不開自身的努力與教師的講授輔導。在學生、教師、學習時間等這些影響學習主要因素外,良好、濃厚的專業氛圍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學生置身其中可以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認同,好的氛圍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學生專業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專業氛圍建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宿舍、實訓場地等空間類的各個宣傳陣地,精心設計符合農業專業宣傳或展示的圖片、標語、代表人物、行業信息等,讓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處處體現出濃厚的農業特色。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農業專業的專業特點布置教室。比如將教室內的盆擺綠色植物換成觀賞類蔬果植物;也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培育綠色植物布置教室。學生在充滿專業特色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農業專業。
四、加強農業專業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現階段農業專業學生就業的對口率偏低,而且就業的穩定性差。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就業是為創業打基礎的意識,促進其就業的穩定性。同時,加強創業能力教育也是職業學校教育價值的體現,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和自我實現有著重大意義。
加強農業專業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業教育融于平時的教學內容中去,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創業教學計劃;其次,教師要摸索創業教育的培養方式方法,包括知識講座、案例分析、實地考察、典型報告等;再次,鼓勵學生撰寫創業計劃書,并指導學生關注農業創業熱點,幫助學生處理難點,理清創業思路;最后,學校和教師還要逐步完善農業專業學生創業基地,開發校內農業實訓基地供學生創業嘗試,解決學生創業起步難的問題。
總之,中職農業專業作為職業教育中的新興一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職業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將為社會培養優秀專業人才作為自我的奮斗目標。改革傳統觀念,探尋真正適合農業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我們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