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蓮瑩
摘 要:目的:探討實習生檔案管理在醫院管理過程中對實習效果以及實習生滿意度的影響情況。方法:選擇在我院實習的實習生87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n=45)和對照組(n=42)。觀察兩種方法對實習生實習效果的影響情況,比較兩組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和對醫院管理的臨床滿意程度。結果:觀察組實習生的專業知識、認知態度、動手能力以及服務意識等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實習生,其臨床帶教滿意度高達95.56%(43/45),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組的78.57%(33/42),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檔案管理;實習生;醫院管理;實習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27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3-0129-02
醫學院校學生的實習是醫學教育中理論聯系實際、基礎聯系臨床的重要教學環節,是訓練如何掌握專業知識和各種醫療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階段,是臨床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每個醫院有效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因而許多醫院在帶教實習生的過程中,均會采用建立實習生檔案的方法對實習生進行帶教管理,而實習檔案不僅能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增加臨床帶教效能,還能為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提供一定的依據。因此,本研究將對實習生檔案管理在醫院管理程中的實習效果以及實習生的滿意度的影響情況進行分析探討,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一)基本資料
1.研究對象。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間在我院實習的實習生共87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所有實習生均自愿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參與協助本次研究。
2.一般資料。觀察組的45例實習生中,男20例,女25例,年齡介于19歲~26歲,平均年齡(21.4±2.2)歲,學歷為本科實習15例,專科實習15例,中專實習15例;而對照組的42例實習生中,男19例,女23例,年齡介于19歲~26歲,平均年齡(21.5±2.1)歲,學歷為本科實習15例,專科生實習15例,中專實習12例。可見,兩組實習生在性別、年齡以及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二)方法
1.實習管理方法。觀察組實習生實施檔案管理帶教,首先需要為每一位實習生建立一份實習檔案,包括一般資料和專業資料,記錄實習生的一般信息、個人實習計劃、對實習的認識、對醫院的要求、對帶教老師的期望以及實習生人格測試和教學大綱規定的實習內容等資料。再由我院科教科管理人員將實習生資料收集后進行認真分析,填寫個人資料分析表,并將分析結果填寫入實習生個體情況表中,在圍繞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制訂出有針對性的帶教計劃,并在可能的情況下為實習生選擇適當的帶教老師。而對照組實習生僅進行常規的帶教學習,無實習檔案建立和分析過程。所有實習生實習期均為10個月,待實習結束前1周對兩組實習生的實習效果進行評定,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詢問兩組實習生對醫院管理的臨床滿意程度。
2.效果評定方法。本次實習效果的考核調查內容分為專業知識、認知態度、動手能力以及服務意識等四方面,滿分100分;而對于滿意度的調查,同為滿分100分,介于90分~100分視為滿意,介于75分~89分視為良好,介于60分~74分視為一般,小于60分視為差[3]。總滿意度=滿意+良好。
3.統計學方法。數據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X±S)形式表示,而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若P<0.05,則表示其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實習效果評分比較
經考核評分發現,觀察組實習生的專業知識、認知態度、動手能力以及服務意識等評分均在95分以上,而對照組評分則為80分左右,四類評分指標均以觀察組更優,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我院實習生進行檔案管理可有效提高其專業知識、認知態度、動手能力以及服務意識,對提高實習效果有重要意義。詳見下表1:
表1 ? ? ?兩組實習效果評分對比(分)
(二)兩組臨床滿意度比較
經滿意度調查發現,觀察組實習生表示滿意者共32例,無一例評價為差,其臨床滿意度高達95.56%;而對照組表示滿意者僅12例,有2例實習生評價為差,其臨床滿意度僅為78.57%,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651,P<0.05)。可見,通過對我院實習生進行檔案管理可有效提高實習生的滿意度。詳見下表2:
表2 兩組臨床帶教滿意度對比
■
三、討論
(一)實習生是檔案創建的主體
從本研究結果上看,觀察組實習生實施檔案管理帶教后,其專業知識、認知態度、動手能力以及服務意識等評分均優于對照組,這與實習生檔案構成特點有關系。實習生檔案內容包含一般資料和專業資料,一般資料包括一般信息、個人實習計劃、對實習的認識、對醫院的要求、對帶教老師的期望以及實習生人格測試等資料。專業資料包括入科教育記錄、醫德醫風記錄、考勤記錄、大病歷的書寫、手術情況、學習過的病種、參加教學查房和講座及學術活動、專科操作、理論和技能考核記錄、出科考核的試卷和成績等,全面記錄了學生實習的全過程。上述各項活動都是由實習生去完成,學生就是檔案創建的主體,學生從實習第一天起,就有了自我的認知,就知道自已要在十個月的實習時間里完成哪些作業,要做哪些工作,要達到什么要求,檔案中的教學活動記錄要求實習生完成實習大綱規定的每項專科操作,學會哪些疾病的診治等,這樣能增強其理論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培養其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而檔案中的醫德醫風記錄更能促其規范行醫,增強服務意識。
(二)實習生檔案促進教學持續改進[1]
每位實習生在各個科室實習2周~4周,老師記不住每個同學的情況,這時老師通過檔案資料可以全面了解實習生的情況及意愿,制訂出更加符合每一位實習生實際的實習計劃[2],使得帶教工作變得更加主動性、人性化以及個性化,充分滿足實習生要求,從而提高實習生對臨床帶教的滿意度。
實習生檔案的收集過程其實就是帶教工作的總結和持續改進過程,通過檔案可以反映學生的實習任務完成得如何,效果如何,為了保持檔案的連續性、完整性,將督促老師更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積極指導學生詢問病史,及時檢查與修改實習生書寫的病歷、病程記錄,教會學生臨床技能操作,講解臨床疾病的診治,按時進行教學查房和小講課,開展集體備課和病例討論,組織出科考試等,督促教師在準備、實施、檢查、總結等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實習檔案為醫院留用優秀實習生提供了真實依據
實習生檔案是對實習過程的真實記錄和反映,它除了能夠顯示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外,還能夠反映出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理想等情況。醫院可從檔案中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人事部門從實習生中招聘選拔優秀人才提供參考,這也大大增加了實習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
四、小結
通過實習生檔案的建立,可有效提高實習效果和臨床帶教滿意度。有助于提高實習生的綜合能力,調動實習生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實習生自我成長,自我激勵。實習生檔案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促進老師進步,促進教學規范化管理。同時還可為選拔醫學人才提供一定的依據,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吉日.教學檔案管理存在問題的思考[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1):95-96.
[2]李薇.建立實習生檔案管理的探討[J].求醫問藥,2011,9(2):20-23.
[3]何云,周曉帆,郝嘉,等.臨床教研室教學檔案的收集整理和歸檔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