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娜 張偉 李娜
摘 要:教學管理的民主化是教育民主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體現,21世紀教育的主旋律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教學管理民主化的具體體現。文章主要以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必要性為突破口,提出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評教制度,建立有效的、規范的、民主的教學信息反饋員制度,建立相應的激勵和保障制度三個措施來完善高校學生參與教學管理,以促進高校教學管理的良性運行。
關鍵詞:大學生 教學管理 民主參入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1-209-02
一、緒言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貝克認為:高等教育作為傳授或傳遞某些高深學問的腦力勞動形式,是一個古老的事實。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各國教育均屬于英才教育階段,戰后,社會、經濟、科技和普通高校的發展極為迅速,要求高等教育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也為保證高等教育發展所需各種資源的投入提供可能,要求擴大高等教育就學機會和高等教育機會均等的“高等教育民主化”思想應運而生。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正由英才教育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在英才教育和大眾化教育之間存在許多質變,大眾化教育是高等教育民主化進程的需要,其中,教學管理的民主化是教育民主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體現。
在西方國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中,讓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管理是一種很流行的發展趨勢。近些年來,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之下,我國高等教育的內外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高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法律意識和民主觀念也不斷的隨之而改變,因此,讓高校學生民主參與到教學管理中去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改革的一大趨勢。
聯合國在《21世紀高等教育:展望行動世界宣言》中指出:“國家和高等院校決策者應將學生視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負責的參與者。這應包括學生參與有關高等教育問題的討論,參與評估,參與課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并在現行體制范圍內,參與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2005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其中第41條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和完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組織形式,支持和保障學生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這些規定將高校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管理的權利予以法律保障,是高校管理民主化趨勢的初步體現。
二、高校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一種科學的、高效的教學管理模式應當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這樣的管理理念。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具體指的是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應當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激發出作為高校主體的大學生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來展開,其重要性是提高學校利用人力資源創造財富的能力。所以讓大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管理中是高校教學管理“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具體體現。
其次,高校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管理,是高校貫徹民主教學管理應遵循的原則,有利于優化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技巧、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其個人的價值也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培養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使他們具有健全的人格,這也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再次,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管理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而高校的立校之本則是教學質量,這才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學生民主參與到教學管理中,成為教學管理者的一部分,他們是教學中的直接參與者,因此,對于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他們是最有發言權的。學生能夠及時反饋信息,發現教學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能夠幫助教師明確改進方向,提出參考性的意見,并且通過學評教環節可以對教師形成一種無形的監督和壓力,從而有效提高教師的責任感,促使教師積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相長”。
最后,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管理,有助于在高校主體之間形成和諧的關系。長期以來,學校的管理者與學生之間處于一種不平等的地位,學校的行政權力由管理者掌握,學術權力由教師掌握,而學生作為被管理者被教育者只能順從,沒有話語權,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心聲。而學生參與到教學管理中之后,學校的教學管理權在教師、學生和管理者之間重新進行分配,學校在制定教學評估政策的時候會充分的兼顧各方之間的利益,有利于化解三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使得學生的發展與學校的培養目標形成一種“雙贏”的良好效果。
三、高校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管理的對策措施
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評教制度。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最早是在美國的高校發展起來的,后來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一些高校也普遍開展起來,成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
近些年來,我國的部分高校也陸續開始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如筆者所在的黑龍江科技大學,每學期期末在學生進入網站查看期末考試成績之前有一個必經程序就是要對該學期授課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簡單的評價,但是所涉及的評教指標體系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需要制定一套更加科學合理的學生評教指標體系。
學生評教指標體系可以從課程設計、教學過程、練習與復習、學生反饋四個部分來進行設計。第一,課程設計是最為關鍵的,需要教師在上課初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清晰明確的告訴給學生,激起學生渴求新知識和尋求答案的欲望。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在他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中指出: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先將學習情境及教材性質向學生解說清楚,才有可能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經由主動發現原則而獲得知識。所以,在學評教過程中,課程設計方面可以用類似于“教師教學目標是否明確?課程設計是否合理?”等問題來讓學生進行評價。第二,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方面應當堅持少而精和簡約性原則,同時,教學內容要具有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教師對教學內容應懷有激情,做到熱情洋溢,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所以教學指標評價在教學過程方面的設計應當更加具體、全面。可以包括:“多媒體的使用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具有時代性?教師是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等等。第三,練習與復習部分。學生的課后作業往往與期末考試相掛鉤,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是否認真對待?其中公正評價是很重要的因素,公正的評價使人心情愉悅,學生對于教師的態度是否公正是非常在意的。因此,在練習與復習環節可以設置類似于“教師的作業是否明確?是否及時進行評價?評價是否公正?”等等。第四,學生反饋部分。教師在課后應當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多聽學生對課堂的評價,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的需求目標,及時對自己的授課內容或授課方式作出調整。同時,通過學生反饋能夠發現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對其加強練習。因此學評教在學生反饋部分可以設置類似于“對于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在教學環節的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有哪些部分是需要教師加強改進的?”這些均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并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其次,建立有效的、規范的、民主的教學信息反饋員制度。對教學質量的監控需要由靜態向動態轉變,擴大教學信息反饋的渠道。有效的教學信息反饋員制度對于完善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質量體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讓學生擔任信息反饋員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和同學中進行調研,這也是高校教學管理規范化、民主化的一種新的趨勢。同時,通過信息反饋員所反饋的學生的學習狀態、心理狀態、教師的授課狀態等基本情況,也方便學生管理工作部門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所以說教學信息反饋員在學校的教與學之間是一條溝通的紐帶。
最后,要建立相應的激勵和保障制度。高校學生盡管有改善教學環境的心志,但是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高校學生的壓力和學習負擔也是很重的,需要考取各種資格證書,時間和精力非常有限,因此對于參與教學管理的興趣不會十足。所以應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如與勤工儉學聯系起來,鼓勵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學生參與進來,并給予他們適當的報酬。對于在教學管理工作中能夠認真負責,對于發現的問題能夠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表現優秀的學生發放榮譽證書予以鼓勵。
另外,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管理對于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學校應對此加以重視,并積極保障并維護學生在參與教學管理工作中應有的權利,并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給予支持。教師也應當將教學思想逐漸由權威型向民主型轉變。當然,學生民主參與教學管理并不是一種完全放任、完全自由的行為,學校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約束,以防止權力濫用的行為發生。
[本文系黑龍江科技大學教研課題,課題編號:JY13-205]
參考文獻:
[1]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上)[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2] 鄒榮,劉起霞,崔紅麗.淺談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作用及對策.河南農業,2008(02)
[3] 茶世俊,廖才英.大學生與教學管理的探究[J].現代大學教育,2002(1)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