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長春吉大附中實驗學校, 吉林 長春 130000)
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冬季平均氣溫低于0℃,很多河流有結冰、封凍現象。北美的圣勞倫斯河地處美國東北部,是一條著名的“冰凍之河”,我們一般認為,河流全河段冬季均結冰,然而在2015年高考新課標II卷第9題卻考查該河流冬季可能不結冰河段的位置,沒有選擇緯度較低的河段,顛覆了大多師生的常規推理,錯誤率極高。本文查找了相關資料,結合中國吉林豐滿水電站對松花江的影響,分析、推理,發現落差大的河段水流速度快,水電站排出的熱水也會升高附近河段水溫,因此推測出圣勞倫斯河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可能不結冰。通過查找百度百科對圣勞倫斯河的介紹,驗證了該結論。由此啟示我們,不僅要總結水文特征的結論,還要重視分析水文特征成因的生成過程。
(2015·新課標II卷9~11,9)圣勞倫斯河(圖1a)是一條著名的“冰凍之河”。圖1b示意蒙特利爾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據此完成下題。

圖1 圣勞倫斯河水系及氣候統計圖
根據圖示信息推測,冬季可能不結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
C.蒙特利爾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答案】B
【提出疑問】很多老師和學生對此產生了疑問,為什么“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 冬季可能不結冰?為什么不選擇緯度較低的“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呢?
【知識回顧】氣溫是影響結冰與否的主要因素,哪些因素會影響氣溫的高低呢?
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水0℃結冰。即河流結冰的必要條件是最冷月月均溫要至少低于0℃。而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等(見圖2)。

圖2 影響氣溫的因素
考慮太陽輻射因素對氣溫的影響,在北半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結冰期越長。我國冬季0℃等溫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線重合,以此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汛期長,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結冰。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干旱地區,水量不大,汛期較短,且冬季河流有結冰現象,例如黃河、鴨綠江、松花江、黑龍江等,其中黑龍江結冰期最長。
考慮人類活動因素對氣溫及水溫的影響,圖例中有個關鍵信息——水電站,水電站會升高流經河水的溫度,并影響下游地區。例如自從黃河小浪底水庫運行后,隨著防凌庫容增大,調控能力增強,出庫水溫升高,使下游相應河段的封河長度減少了35%,封河冰量減少了82%。又如 “吉林八景”之一 “松江霧凇”的形成與此也相關。經研究表明,形成霧凇的自然條件是足夠的低溫和充分的水汽。冬季的吉林市-20℃以下的天數達到60~70天,然而穿城而過的松花江水卻從不結冰。這是因為吉林市的豐滿水電站大壩在上游將松花江江水攔腰截斷,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泊松花湖。湖水經過水電站發電機組后溫度有所升高,使得豐滿大壩下幾十公里江面臨寒而不凍。而且江水與空氣之間存在的溫差,利于水蒸氣凝結到兩岸的樹木和草叢中,形成大量美麗的霧凇。圖3為松花江豐滿水電站附近河段水溫變化圖。
從圖3a可知,水溫在經過松花江豐滿水電站后異常升高。從圖3b分析可知,水電站上游(東南方向)已結冰,而下游(西北方向)尚未結冰。


圖3 a 水溫變化折線圖

圖3 b 遙感及水溫變化圖
影響河流結冰的因素除了氣溫以外還有流水速度、河水鹽度、地質條件等。當水流速度過快,紊流擾動增強,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難結冰,例如黃河壺口瀑布、美國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冰期均短于周圍區域內同緯度的河流。若水中含有沙、鹽等雜質,水的結冰溫度(結冰點)會降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流經城市的河流中溶入了太多來自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中的雜質,河流難以結冰,例如遼寧葫蘆島市內的茨山河因污染嚴重而冬季不結冰,被百姓稱為“溫泉河”。若河流下面的地質條件不穩定,發育有火山熔巖通道,易形成溫泉,例如內蒙古阿爾山哈拉哈河-40℃河水不結冰,牛兒照常飲水吃草。
【聚焦真題】通過分析出題者意圖、提取圖例信息、結合生活常識經驗,最終摒棄思維定式,推導出普雷斯科特到康沃爾河段可能不結冰。
本題中根據設問“冬季可能不結冰”直接推理說明該河段冬季水溫較高或流速較快而難以結冰。閱讀圖例可發現“水電站”信息,說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結冰。結合常識“水電站附近如果河流結冰將如何實現發電功能?”來推理,再結合小浪底水庫與吉林豐滿水電站會升高水溫的案例,可證明B選項“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冬季可能不結冰。而由于北美五大湖至圣勞倫斯河口段緯度較高,溫帶大陸性氣候區的“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沒有理由不結冰,所以A選項是錯誤的。
事實的確如此。經過上網查詢百度百科可知,圣勞倫斯河位于美國東北部,與加拿大交界,緯度位置為44°N~50°N。上承五大湖水,向東北流入圣勞倫斯灣。冬季漫長而嚴寒,河流封凍期長達5個月,凌汛危害嚴重。該河上游有一系列急灘,自普雷斯科特到康沃爾為國際急灘段。在天然情況下,一般冬季安大略湖到普雷斯科特的大部分河段封凍,72km的國際急灘段不封凍,產生大量流冰,常使康沃爾急灘周圍的河道產生冰塞。
綜上,遇到無法用常規思路解決的問題時,我們首先要回歸教材,分析考查的知識對應教材中哪個章節;其次提取圖文材料信息,分析設問關鍵詞,尤其要注意圖例、標注中哪個信息還沒有派上用場;再次揣摩高考出題者意圖,想要考什么;若實在解決不了,可能是生僻的地理知識,建議查閱專業的文獻資料,如百度百科、中國知網、地理相關官方網站、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等。
經過探討該類問題,給高考復習的啟示是:常規教學時不僅要重視總結、識記水文特征,還要重視分析水文特征生成的原因及過程。例如分析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大的原因、凌汛的形成過程等。此外高考題中考查的新問題往往是從平常所學的舊知識遷移過來的,所以應該引導學生多分析往年高考題,分析其涉及的區域、知識與能力立意、考查具體知識點、總結做題方法等。
下面兩道變式題均以北美中高緯度河流、港口為背景考查水文特征。變式題1考查影響港口封凍期長短的因素,變式題2(1)考查圣勞倫斯河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差異,屬于比較類題目,只需簡答水文特征差異,不需要解釋原因。圖例與標注中的水位差是重要信息,會影響流速與結冰期。變式題2(2)考查影響降雪的因素,需要分析降雪形成的過程。
【變式練習1】
圖4為“某地區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圖4
(1)導致a港口解凍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經度 C.緯度 D.洋流
(2)b、c、d三港口封凍期由長到短排序正確的是
A.c>d>b B.d>c>b
C.c>b>d D.b>c>d
【變式練習2】
(2011·浙江卷)圖5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下表為圖5中甲、乙兩城市的氣候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圖5

月份 甲 乙氣溫(℃) 降水(mm) 氣溫(℃) 降水(mm)1 -6.7 45.6 -12.4 90.04 6.0 64.0 3.3 75.57 20.5 76.6 19.1 118.510 8.9 63.0 6.5 96.0
(1)圣勞倫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穩定的河流之一,說明其原因。比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異。(12分)
(2)簡述“雪帶”(降雪量明顯多于周邊地區)分布的特點,并解釋原因。(8分)
附:變式練習題答案與解析
【變式練習1】
(1)C (2)A
【解析】
(1)圖示北美大陸,a港口在哈得遜灣沿岸,緯度高受北冰洋寒冷氣流影響大,結凍時間長。選C正確。
(2)b在大陸西岸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沿岸地區受暖流影響大,溫度較高;c在內陸五大湖沿岸,溫帶大陸性氣候,且平原地形南北縱貫,北冰洋冷空氣影響大,溫度低;d在大陸東部,受東部山地阻擋,海洋影響較弱;相比三地,c地大陸性最強,封凍時間最長,b地的海洋性最強,冷的時間最短。選A正確。
【變式練習2】
(1)流域內降水的季節變化小,五大湖的調節作用明顯。①河段較②河段流速快、流量小、冰期短。
(2)分布在湖的東、南岸。五大湖地區冬季多西風和西北風;冷空氣經過湖面時,增溫增濕;經過湖面后,暖空氣上升,水汽凝結形成降雪,出現雪帶。
【解析】
(1)河流水位影響因素是降水和湖泊的調節能力。根據表格,得出降水均勻。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根據圖中所示水位差,可以得出河段①的流速更大,且①河段在上游,緯度較低,因此流量較小,冰期較短。
(2)根據圖中所示可以容易得出降雪帶的分布位置。降雪的影響因素包括水汽含量與水汽遇冷。學生要掌握三個知識點和基本原理:①大氣如何運動才會遇冷?(上升運動)②冬季,北美洲中部平原地區受來自北美高壓的西北風或西風影響,風從湖面吹向東南方。經過湖面時,增溫增濕(水汽來源)③帶走湖面水汽并向東岸和南岸海拔較高的湖岸地區做上升運動(類似迎風坡),遇冷容易形成降雪。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描述;降雪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