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研
摘 要:本文首先從流動資金短缺的危害入手,著重分析了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內部和外部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加強流動資金管理的途徑與對策,并告誡企業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企業管理當局更好地管理流動資金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流動資金;成因;對策
前 言:資金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是企業的靈魂。有人說資金就像企業的血液,通過周而復始的運轉給企業帶來貨幣的增值。其中,流動資金是企業總資金中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是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賴以進行的基本依托,它關系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能否正常進行。正是因為流動資金在企業的正常經營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研究引起流動資金緊缺的原因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流動資金短缺給企業帶來的嚴重后果
(一)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企業流動資金的不足導致原材料供應不足,機器不能滿負荷生產,生產周期延長,甚至會造成生產停頓,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同時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企業不得不想方設法向金融部門借貸,甚至不得不使用高息貸款,導致財務費用增加,盈利能力降低。
(二)制約企業規模擴大和技術創新,影響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由于流動資金缺乏,企業不能實現技術裝備的改造,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創新項目的科技投入,對市場看好的產品無法擴大規模,只能維持單一的再生產,在“保持現狀,但求生存”中苦苦支撐。
(三)造成企業職工收入降低,高級人員流失嚴重。資金短缺致使生產力低下,導致生產效率、經營效益不斷下降,內部職工的收入減少,福利水平降低,同時資金短缺也使技術人員對培訓再提高的期望落空,因此企業技術人員等高級人員嚴重流失。另外,有的企業長期欠發職工工資、欠交養老金,造成職工生活困難,危及社會穩定[1]。
二、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原因
(一)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內部原因。(1)企業資金監管機制不健全。一方面計劃外盲目采購使存貨中的物資儲備額成倍增長,形成大量的沉淀資金;另一方面產品賒銷又形成大量的應收賬款,增大了呆壞賬的風險,使企業資金積壓與資金不足并存,致使流動資金嚴重不足。(2) 內部管理不完善,資金管理松弛。許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注重管理,致使生產消耗過高,造成資金的浪費。許多環節憑經驗、憑感覺來進行管理和決策,致使許多資金使用中大量出現高投入、低產出、規模效益差等現象。加之從資金的投入到資金的收回,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造成各環節各自為政,相互銜接差。(3)對貨幣資金進行制度化管理。不能合理調度貨幣資金。一般企業為結算等原因設有多個銀行賬戶,每個賬戶上都有一些資金,這樣造成了資金的沉淀。當最基本的貨幣需要量得到滿足后,多余的部分貨幣資金往往閑置起來,而沒有參與到資金的周轉過程中去實現增值,造成了資金浪費。(4) 財務監控滯后,管理手段乏力。在資金運行環節普遍存在著監控不力甚至內部人為控制現象,擅自挪用、轉移資金甚至侵吞國有資產等問題突出。(5)預算制度形同虛設,資金管理有章無序。資金的收支缺乏統一的籌劃和控制,使用混亂,占用不盡合理,導致現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有的企業預算不切實際,缺乏嚴密的計量標準和考核依據;有的企業年末賬面利潤看似不少,但應收賬款居高不下,不良資產有增無減,資金運作極度困難[2]。 (6)企業效益差,自補資金不足。一個企業資金運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開展,影響企業最佳效益的實現。反過來企業生產經營的好壞,經濟效益的好壞,又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資金狀況。
(二)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外部原因。(1)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后,物價受市場需求調解和控制,因生產資料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而大幅度上升。使企業產品的成本驟增,企業外購生產資料的漲價,客觀上應相應調整存貨價格。(2) 經濟增長速度過快,固定資產投資分流資金比例失調。這里所說的比例失調是指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的計劃投放比例先天失衡,由于基建規模擴大,生產增長速度過快,擴張了對流動資金的需求,埋下了流動資金后天不足的禍根。(3) 視野不開闊, 只重視眼前利益。長期以來,我們一些企業的經營思想尚處于探索階段,企業之間結算資金拖欠現象嚴重也是流動資金短缺的原因之一。
三、加強流動資金管理的途徑與對策及其他注意事項
流動資金緊缺的原因實質上是由兩方面形成的。一是企業內部管理上存在漏洞,二是企業外部環境的制約。所以要解決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就不能單純地強調企業挖潛,或者單純地強調外部資金環境的改善,必須從企業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同時實施對策。
(一)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內部原因的對策。(1)建立存貨控制系統努力降低存貨量,并組織人員對倉庫定期盤點,及時發現、處理多余積壓和應報廢的物資。(2)抓好流動資金管理,提高流動資金使用效益對流動資金進行科學籌劃,確定流動資金管理績效目標,搞好預測,合理制定流動資金計劃,合理配置流動資金,安排好流動資金的籌措、投放、分配、使用和回收工作,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超過最佳持有量的貨幣資金應投資于短期有價證券,最大限度降低機會成本,以賺取比銀行利息更高的利益。(3)謹慎、合理地決策項目投資。樹立資本成本觀念,改掉一味追求規模、不計后果的行為,使投入的流動資金能產生高于資金成本的較高回報。產品要適銷對路,不至于出現生產越多,積壓越多的局面。控制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科學合理的篩選出重點項目。 (4)注重調整資本結構。最佳的資本結構是具有個性化的、動態的組合。避免過分追求流動性而存置大量流動資產,造成存置損失,應按流動比率2∶1保持流動資產。充分并靈活地利用各種流動負債來滿足流動資產的波動性需要。(5)采取措施盤活存量資產.在盤活資金過程中,必須對沉淀資金按永久性沉淀和暫時性沉淀進行分類,對二者采取不同的盤活方法:1)最終不能被市場接受的產品和生產這些產品的專用設備,由于它們的價值無法實現,屬永久性沉淀,只能將其變價處理,收回資金投入流通,考慮到企業的承受能力,應分批分期進行。2)仍存在市場需求,但因企業內部體制、管理水平和產品本身質量因素使其市場受到影響,除積極組織銷售、改進產品質量外,還必須采取降價快速出售的辦法,及時收回資金。
(二)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外部原因的對策。(1)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經濟發展,制定相應的區域發展規劃。整頓投資秩序,健全經濟法規,引導資金投入國家優先發展的產業,并明確規定誰安排固定資產投資,誰負責配套必要的鋪底流動資金。對違反投資規定,挪用流動資金搞固定資產的,要迫究責任,予以制裁。(2) 完善市場機制。必須加強市場管理和預測,理順價格體系,健全價格機制同時要理順與之相關的商品流通渠道,減少流通環節。(3) 建立并完善企業破產和兼并機制。資不抵債的虧損企業繼續維持生產,不如迫其破產。當然,企業破產,讓優勢企業兼并后,會引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所以必須盡快完善,形成企業破產、兼并機制,使企業增強外部壓力和內在動力,軟化現有產業“ 剛性”,促進結構完整,進而帶動信貸資金結構調整,盤活資金。
四、結論
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處在整個管理活動的核心地位,而現金流量管理又是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應該引起企業經營管理者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企業內部管理過程中,要積極發現問題,及時化解因為資金短缺帶來的財務風險,充分發揮流動資金在企業生產和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淑.從會計角度談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成因[J].北方經貿,2007,(3):15-16.
[2] 羅福凱. 公司財務管理[M]第1版. 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