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摘 要:《船舶建造與修理工藝》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船體建造基礎知識,完成生產崗位涉及的工作任務。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工學結合為前提開發課程,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關鍵詞:船舶建造與修理工藝;任務驅動;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再學習能力
一、課程概況
《船舶建造與修理工藝》課程在渤海船舶職業學院船體專業成立伊始就已設立,隨著學院辦學層次由中專提升到高職,本課程也隨之進行調整。目前行業企業對高職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高職教育自身亦需要深入發展,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課程也做了相應的教學改革,例如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參照未來工作崗位職業標準來考評。
二、課程特色與設計思路
(一)課程的主要特色。課程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增強實用性。理論教學時,學生邊學邊練,同時安排相關的實訓和設計。
采用能夠保證實現教學目標的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法、自學討論法、實驗操作法、實際訓練法,創新學習法。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創新情況評定成績。
依托企業、校企共建。雙方簽署共同建設協議,進行了全面的實質性合作,特別是利用了學校不具備的企業特有的資源。
本課程編寫了高質量的教材,采用了先進的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實踐教學條件齊備。教學隊伍優秀,聘請了多名企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二)課程設計思路。本課程組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在與渤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山船重工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進行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與其他修造船企業的合作。以工學結合為前提確定課程的開發過程為:分析課程任務——分解課程能力目標——選擇課程載體——設計教學情境。
三、課程教學組織與實施
(一)教學設計及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以任務為驅動,選擇典型船舶建造工藝為載體,制作實物模型、虛擬模型(計算機三維動畫或立體圖形),教學時實物模型、虛擬模型和平面圖樣三結合,教學做一體。
采用雙師授課教學方式。一方面聘任企業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擔任主講教師。另一方面,在多個教學項目中,安排學生到企業現場的教學情境,由企業兼職教師結合生產現場進行船體建造工藝教學。
廣泛搭建學習平臺,組織學生參觀造船廠,聘請企業專家舉辦校企合作論壇和專題講座,組織召開頂崗實習畢業生與在校生座談會等活動,吸引學生廣泛參與,以此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考核手段及評價。本課程考核以教學情境為單元,參照學生未來工作崗位職業標準,學生分組分別進行自我評價、組長評價、組間評價,教師綜合評價并給出最終成績。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教學方法。《船舶建造與修理工藝》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掌握船體建造基礎知識,完成生產崗位涉及的工作任務,由于崗位工作任務多、教學內容覆蓋面大,因此,課程組根據"課前引導—學生預習—課堂教學—課后輔導—作業加深—任務綜合”六個階段進行教學,并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啟發式、討論式、自主式教學方法,通過一體化教室(有模型、投影、計算機、制作工具、掛圖)、繪圖專用教室將多種教學形式優化組合教學;在校內多個生產性實訓室和教學做一體化教室完成大部分情境教學內容,在企業利用設計或建造生產現場對照實際工作,以生產施工圖樣為載體組織教學,增強教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教學完成后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通過學習情境任務、實訓任務的完成情況、學習過程綜合表現、綜合測驗等分階段、多環節考核學生技能掌握情況和敬業精神、意志品質、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加大過程考核比例,確定學生課程學習成績。
(二)教學手段。(1)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是課堂授課的主要形式。本課程中,船舶放樣的知識占有較大比重,例如繪制1:1比例的船體型線圖、求取肋骨彎度、測地線法展開復雜曲度外板,船舶首柱板的近似展開等內容。諸如此類問題都要求學習者具備較強的空間想像能力,若只采取傳統的板書式教學難以表述清楚,板書手工作圖普遍質量不高,時間冗長。利用事先制作好的圖片、動畫等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可以規避上述缺點,并且使學生能夠直觀了解具體任務,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2)建立網絡教學系統。《船舶建造與修理工藝》是正在建設的網絡課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行業資訊,熟悉造船生產設計及工藝,還可以通過課程主頁進行自主學習和自我考評。(3)采用實物教學。《船舶建造與修理工藝》課程中,實物教學尤為必要。一是根據船體模型進行實物教學,二是通過讓學生自制模型,達到既能讀懂圖樣,又能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實物教學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建立空間概念和分析空間幾何關系打下了良好基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4)現場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到船舶企業的現場進行教學,既使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又增強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達到了課堂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
通過以上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綜合運用,使《船舶建造與修理工藝》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職業技能。且課程重方法、重能力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再學習能力,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崗位,并具備不斷提升自己職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的能力。
五、總結及建議
為使課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院應成立院系兩級精品課程建設領導機構并定期開展培訓,指導課程建設,還應出臺精品課程管理制度,建全課程建設激勵機制,推動課程建設。課程的建設與教學組織應堅持以轉變思想觀念為先導、以課程體系改革為前提、以課程內容改革為重點、以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為根本、以教育科研為支撐、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證、以教學基本建設為保障的主導思想,通過課程達標、重點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三階段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諸世敏;胡華榮.《工程制圖》教學中實物模型與虛擬模型的應用[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2]趙倩.高職高專院校精品課程建設解讀[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1期
[3] 陶成.對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建議[J].科技創業月刊.2010年09期
[4] 張茂華.關于高校精品課程“無形資源”建設的探討[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5] 李淑玲.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實際應用研究[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謝德榮.大學英語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探索實踐[J].學園(教育科研).2012年24期
[7] 趙倩.“十一五”時期河南省高職高專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情況及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