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 茗
(云南省花燈劇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與思考
毓茗
(云南省花燈劇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本文從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社會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出發,論述了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傳承的必要性及面臨的困境與危機,并分析少數民族音樂教育成功例子,思考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之路應當如何推進。
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傳承;思考
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是云南本土音樂文化發展不容忽視的一個關鍵環節,然而,云南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傳承現狀卻令人擔憂:
(一)當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育面臨的困境:隨著大規模現代工業化生產生活方式的出現,從前那些原始的、簡單的生產生活方式日益消退,使得各少數民族特有的音樂文化開始明顯滯后發展,甚至部分偏遠少數民族音樂和器樂出現失傳的問題。對此,我認為在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基礎上,應把主流音樂文化教育和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相結合,以實現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二)我通過對省內幾所普通學校的幾千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喜歡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生還不到5%,而知道了解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也不足20%,其他的同學則是沒有了解過,毫不感興趣。部分老師在課堂上也從未向學生教授過云南少數民族音樂。
(三)當前的云南媒體沒有一個或多個專門針對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宣傳平臺,在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方交響樂,云南本土音樂相對較少,老百姓沒有機會對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有更多的了解。
(一)從教育上大力提倡發揚云南本土音樂文化。
應該把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編入教材,收集整理各民族民間的音樂,把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有代表性的作品列入音樂考試范圍,并獎勵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
(二)引起媒體的重視。目前的媒體對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宣傳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需要通過電臺、電視臺,包括音像制品等主要的媒體來傳播云南少數民族音樂。
(三)政府部門投入資金支持和建立保護機制。在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傳承這一環節相對欠缺的情況下,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支持,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傳承的構想,沒有資金投入和政府的扶持是很難前行的。
實例一:從4世紀開始,印度屢遭外族入侵,因此各外來民族的音樂文化在不同時期對印度民族音樂發展產生了部分影響,但是這上千年的古印度音樂文化,包括他們獨有的24音律,印度本土樂器、本民族歌唱方法,以及本民族舞蹈,從未被淡化。電影《阿育王》紀錄了傳統的印度音樂,借鑒和應用了現代音樂技法,獨特的音樂布局,使我們感受到整部電影音樂安排十分精心,構思緊湊,具有全局性,感受到印度電影音樂那雄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以及無限的發展前景。
實例二:古代的新疆是“絲綢之路”的樞紐通道,在當地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并融合了中原音樂和印度、波斯音樂,豐富了中原音樂文化生活,也給西亞,東亞等國家留下了較深的影響。新疆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音樂所特有的音律,在世界音樂文化中,也是一朵美麗的奇葩。
實例三:近幾年,云南傣族樂器葫蘆絲在各所院校的普及教育就開展得比較好,已經成為廣大青少年比較熟識的少數民族樂器,也因為葫蘆絲的普及,傣族的民間樂曲也得到了廣泛的宣傳。是否可以考慮把云南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樂器也像這樣加以改良,進行教學普及和推廣呢?這樣是否可以改善目前少數民族音樂得不到推廣的現狀?
實例四:云南地區某些重點學校,提倡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進校園,各地開設了少數民族樂器興趣班,讓學生掌握了至少一種以上的少數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在學生的校服設計中,加入了云南少數民族服裝的元素,以校服的款式和顏色來區分年級和班級。在臨滄某些小學,學校的廣播體操音樂及動作巧妙地結合了布朗族的音樂元素和舞蹈動作,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了解了本民族的音樂文化。
實例五:云南少數民族音樂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與美學思想,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當今的電視、廣播、網絡,以及各種有關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電視節目等等,使云南本土少數民族音樂得到了保護和傳承。
綜上,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必須從教育抓起,并依靠全社會團體的力量,使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育走上一條光明而寬闊的道路。
J607
A
1007-0125(2015)04-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