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娟
(江蘇省張家港市泗港幼兒園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讓幼兒成為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真正的主人
施佩娟
(江蘇省張家港市泗港幼兒園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幼兒園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的形式進行的基礎素質教育,同時也是一門充滿智慧和靈性的藝術學科。準確把握學科特點,讓幼兒成為音樂教育活動真正的主人,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是獲得良好教育成效的關鍵。
幼兒園;音樂教育;審美情感;愉悅身心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教師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教什么”上,忽略了“怎么教”的問題,往往無法激發幼兒的主動性。那么,什么樣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才能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幼兒成為音樂教育活動真正的主人呢?
(一)主體性
幼兒園音樂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為主體的主體性教育。所謂的主體性,是指人作為主體的基本規定性,它是在主體對客體的對象性活動中展現出來的主體特征;是全面發展的人的根本特性;是身心或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得到良好發展的綜合表現,主要表現為主觀性、自主性、自衛性、自律性。
(二)創造性
幼兒園音樂教育應是一種以創造為靈魂的創造性教育。德國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就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在音樂活動中應鼓勵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由大膽地去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情感與想象。
(三)綜合性
幼兒園音樂教育應是一種以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的綜合性教育。音樂教育應從培養幼兒完整的審美心理結構入手,倡導歌、舞、樂三位一體,以發揮音樂內容的整體審美效應,同時將文學、美術、科學方面的內容加以滲透,提倡各個領域的相互整合。
(一)建立平等的心理環境,孕育興趣
平等的心理環境尤為重要。傳統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如今,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及時轉變角色,成為孩子們信任的大朋友,讓孩子在輕松、和諧、平等的氛圍中,有興趣去主動學習。
(二)采用開放式的組織形式,增強興趣
1.創設與音樂意境相一致的情境,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如在欣賞、學習有關春天的樂曲、歌曲、舞蹈時,可以以綠色為基調,在活動室里裝點一些幼兒自己制作的柳條、桃花等等,將活動室布置得充滿春天的氛圍。
2.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欲望。如在教唱新歌時,可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的分句教唱的模式,通過玩游戲的方法,讓幼兒記住歌詞,輕松地學會歌曲,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讓幼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學習。
3.尊重幼兒對音樂的個人理解與表現,讓幼兒用自己特有的童心和純真去感悟音樂。由于每個幼兒的生活經驗、家庭背景、個體素質不同,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理解、感受及表達方式都有所不同。比如,對于同一首樂曲,幼兒在聽完后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認為是小鳥在唱歌,有的說是小蝴蝶在采花蜜等等。對此,教師都應給予肯定,而不是要求幼兒給出統一的回答。
(三)做到積極評價、恰當鼓勵,鞏固興趣
評價是音樂活動中重要的、不容忽視的環節之一。在以往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幼兒是否掌握了教師所教的知識與技能,如歌曲是否會唱、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等等——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支持者、發掘者,而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激發幼兒興趣,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例如,有個幼兒提出:“喬喬畫的太陽不對!”我一看,哦,原來她把太陽畫成了尖尖頭。但我沒有輕易進行否定,而是讓喬喬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她慢條斯理地說:“我沒畫錯,我聽了音樂后想到的是去海邊玩,在船上看到日出,我畫的是太陽從水里跳出來的時候,下面有點尖的。”這時其他幼兒都認真地聽她講大海上升起太陽的情景……由此可以看出,評價中要重視發現幼兒的獨特見解,培養幼兒與教師討論的勇氣。教師應接納所有幼兒的音樂創作方式,接納所有幼兒的音樂創作作品,鼓勵幼兒大膽創新,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
興趣培養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在音樂學習過程中,要充分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將每一個幼兒帶進絢麗多姿的音樂世界中去,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使之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陶冶幼兒的性情,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1]慕瑞.淺談歌唱中的情緒[J].教育教學論壇,2011(21).
[2]李春曉.論音樂欣賞中審美與鑒賞能力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1(16).
[3]張鳳靜.淺談音樂與情感的關系[J].青年文學家,2011(15).
J2
A
1007-0125(2015)04-0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