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克東縣文化館 黑龍江 克東 164800)
談農村文化工作的開展策略
張敏
(克東縣文化館黑龍江 克東 164800)
發展當代群眾文化工作需要建立在保護優秀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的合力作用。實現公共財政投入和社會參與熱情在農村優秀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平臺上的有機結合,改善當代農村文化的狀況。
民間文化;組織;開展策略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作為基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支持和鼓勵農村民間文化組織開展農村公益和準公益文化活動;獎勵地方為保護優秀民間文化而進行的文化保護、開發和研究項目。通過公共財政的政策和利益導向,吸收社會力量參與,實現公共財政投入和社會參與熱情在農村優秀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平臺上的有機結合,改善當代農村文化的狀況。
(一)在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上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鑒賞水平也同步提高,他們在初始的單純豐富業余生活的前提下,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參與能夠學習新知識、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并了解各種文化信息。在這種新形勢下,過去那種單一的文化娛樂方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現在很多文化館活動開展得不僅類型少且內容比較單調,嚴重影響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活動缺乏特點,脫離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與群眾的欣賞口味相去甚遠。
(二)在文化活動的管理和組織上
文化館作為基層的大眾文化傳播單位,目前來看普遍存在著專業人員少、整體素質相對不高的問題,尤其延伸到管理區和居民組一級顯得尤為嚴重,在引導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總體來說,基層文化館的專業文化工作大多由相關的管理人員兼任,專業知識的欠缺使得文化活動的開展出現了力不從心的狀況,而那些真正有文藝特長的工作人員,由于沒有給予與工作相配套的工資待遇,工作態度不積極、工作流動性比較強。這種人才流失現象制約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在建設資金投入上
群眾文化建設的主導單位為政府部門,因此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主要依托政府。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堅持“重經濟、輕文化”的策略,這種在文化建設上的不作為,導致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十分欠缺。同時,單純的政府投入由于渠道單一,使得群眾文化建設無法充分滿足群眾文化的需要,并且群眾文化建設是一項周期長、耗資大的系統工程,無法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從政績的角度來考慮也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對此不積極,最終嚴重制約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創新是文化活動的靈魂,藝術貴在創新,創新是藝術發展的硬道理,文化活動的創新性更有它特殊的功利價值。我國當前文化市場中,各種千篇一律、互相模仿的文化活動層出不窮,這不僅降低了電視媒體的美譽度、影響力和吸引力,而且由于一場文化活動從設計、制作再到正式的實施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種毫無新意的活動并不會產生比投資更多的經濟價值和期待中的社會效益。因此,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中,策劃者必須具備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智慧,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與修改,想方設法地尋找新的突破口,彰顯新意,策劃出一場場別具一格的文化活動,總而言之,文化活動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能對社會產生延續性的影響。因此,為了可以實現文化活動的社會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應當做好諸多方面的策劃研究工作,順清理念目標,彰顯創新,提升活動的策劃質量,從而讓文化活動發揮出更為巨大的積極作用。
一是要深挖內涵,培育特色文化。立足農村實際,按照“文化活動源于生活、人人都是文化人”的要求,深入挖掘,把農村特有的文化傳承和群眾日常生活勞作提煉出來,舉辦一些全民參與、氣息濃郁的群眾文化展示、匯演活動,同時逐步將先進主流文化引入、融合,形成被廣大群眾認可的農村特色文化。二是要整合資源,豐富文化生活。全力實施“文化燎原”計劃,整合各村文化資源,積極搭建載體,豐富農民文化創造活動。建議開設大講堂,定期邀請當地退休老干部、老黨員以及“老輩人”講課,給潛藏在農民群眾中的通古博今的文化人提供展示的平臺。依托村級俱樂部以及田園式生態公園,設立“百姓戲臺”,讓文藝愛好者先活躍起來,帶動群眾共同活躍。同時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通過各個文藝團隊引領,逐漸使廣大群眾從被動吸引到主動參與,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又促進文化交流融合,激活群眾進行文化創造的熱情與動力,推動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追求也日益凸現。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群眾文化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工作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K892.24
A
1007-0125(2015)04-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