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于佳凝 高凱
摘 要:我國當前在大專英語學習中存在以下現象:較大部分大專生的英語基礎薄弱;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厭學現象比較嚴重;英語水平遠遠達不到今后畢業就業的要求。我們要解決一系列問題,就必須要采取一種適合當代大專學生特點的一種教學方法,而合作學習理念,是有利于學生語言發展并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學習理念,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全面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的合作小組學習,是當今課程改革的趨勢,值得提倡。
關鍵詞: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英語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5-0216-02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為主體單位的目標導向活動。大量研究事實表明,與競爭性學習和個體單獨學習相比較,合作學習更有效。合作學習較之有許多優點:合作學習為學生們提供了較多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機會,從而在學生發展的諸多方面都起到非常顯著的效果,比如: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學習態度積極性的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塑造等。本文嘗試運用合作學習的學習理念,創造出一種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通過嘗試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加深他們在英語閱讀課堂上理解文章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語用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合作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是合作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以生生互動、師師互動、師生互動、全員互動為特征(其中主要特征是生生互動),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手段,使學生圍繞一個共同目標而展開合作學習活動的教學方法。它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和知識的發展為重點,以交際論,信息論和語言習得理論為理論依據,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個人潛能和主體性特征,能使課堂內的緊張心理氣氛得到極大改善,有效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識品質,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二、合作學習的幾種模式及基本要素
合作學習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students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簡稱STAD)在STAD中,學生四人一個小組,每個學生在其成績、能力水平、性別方面各不相同。教學設計的環節是教師先授課,然后學生在他們各自所在的小組進行集體學習,直至小組內所有成員都掌握了學習的內容,最后,組內每個成員都要參加考試。(2)切塊拼接法(Jigsaw),在這種方法中,首先將學生分組,每6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學習已經被分割好了的幾個片段學習材料。最后,學習相同資料的各個小組成員組成一個“專家組(expertgroup)”,共同學習并討論他們所學的那部分內容,直到完全掌握。(3)小組一游戲一競爭法(teams—games—tournament簡稱TGT),它與STAD模式的授課方式一樣,不同之處在于TGT以每周一次的競賽取代了測試。(4)小組調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簡稱GI)是一種較普通的課堂組織形式,成員們在各自的學習小組中運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和設計來展開學習活動。(5)共學式(Learning Together,簡稱LT),共學式的課堂設計是要求組內的所有成員學習指定好的作業單(assignmentsheets)。最后,每個小組共交一份作業單,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成績進行表揚和鼓勵。由此看出,合作學習的模式很多,但每種合作學習的模式里都必須包含幾種基本的要素,離開這些基本要素,就不能稱之為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一般具有以下五種基本要素:混合編組、積極地相互依賴、個人責任、面對面的促進性的相互作用和小組內成員自我評價。
三、合作學習模式在大專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學習小組的合理劃分
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的首要任務。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的共同學習。教師在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到每位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存在差異性。因此,要提高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每個學生都能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鍛煉和學習,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采取小組(4—6人)合作的方式。“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也即小組間水平相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比較理想的分組原則。每個小組中盡量包含不同特性的學習成員,比如:興趣愛好,特長,個性特征,學習成績,性格等方面都各有差異。這樣小組內的成員就可以互取所長、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二)課前任務的適當分配
任務的分配這個環節是對教師提出的一個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更加深入了解和鉆研教材,這樣才能根據本單元的主題,給學生提供一些與主題相關資料,并能設計出一些活動和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才能精心設計一些具有實用價值且讓學生感興趣并樂于參與的合作內容,比如一些導讀性問題和合作性的閱讀任務等。
(三)小組內討論
這一環節要求組內成員能夠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各個小組內展開討論。在這一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因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經驗背景,不同的思想觀念和為人處世的態度,所以可能對同樣的問題持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針對英語課堂教學而言,教師可通過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使其將課內的語言知識延伸到課外,從而來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們的分析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其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找出比較難于理解的詞或句子,并在小組里進行探討。總之,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與討論,共同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
(四)小組間交流
小組成員在完成各自組內討論學習后,小組的負責人則收集并整理全組成員的意見和見解,再各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報告和交流各自組的見解。各組代表交流完畢,師生再共同討論分析、判斷、糾正錯誤,分享討論的成果,這大大擴展了交流的范圍。與此同時組內的其他成員也可補充發言。若一個小組代表在報告時,其他小組成員必須認真聽其匯報,從而達到組與組之間的相互交流合作。此時,教師的角色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了,而更應該像一名專業的導演,導演學生的一系列的活動。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討論的實際情況,適當處理課文的重、難點及重點詞組和句型用法,同時還要對閱讀技巧進行適當講解,譬如根據上下文語境來猜測詞義,根據閱讀技巧提高閱讀速度與準確性等,這樣會促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并提高閱讀和語言運用的能力。
(五)分組角色表演
各小組在完成閱讀任務和討論之后,教師將本篇文章中的出現的角色分配給各組的小組成員,并給他們留出一段時間來精心準備他們各自的表演,讓其先在自己小組內進行演練,然后再在全班范圍內進行表演。表演的內容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生活經驗,個人的看法來刪減或增添一些情景,沒有必要完全拘泥于課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源于課本,但要高于課本。這個階段重點是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即在模擬真實的環境中,體驗和感知語言,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水平,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六)評價反饋
這一環節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教學評價,評價學生們的合作學習情況。依據小組的成績高低,給予小組各種形式的獎勵,但讓我們值得注意的是,表揚小組要以小組整體為對象,不能僅表揚小組內的某個特定人員,并要對小組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合理且有效的評價,這不僅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會更加積極地去參與小組活動,還會使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再者,對學生學習中的信息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有利于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圍繞課文內容的判斷題、課文摘要的填空練習題,也可以提供一些關鍵詞,或利用插圖對課文進行復述,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又鍛煉了他們思維和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小結
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模式,它突出顯現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一個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和創建者。在合作學習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積極主動地根據課文內容和要求來精心設計和組織英語閱讀課堂教學,從而能夠充分創造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氛圍,一種可以激發學生熱愛學習并使學習變得相對輕松的環境。再者,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培養大專學生的合作交際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由此發現,在大專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采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并且可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方法。因此,合作學習在大專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盧敏堅.試論英語課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之功效[J].廣西教育,2002(9).
[2]庾鮮海,王月會.合作學習原則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3(3).
[3]史小燕,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教育實踐與研究,1999(3).
[4]夏笑娟.外語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7).
[5]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