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瓊
自從夸美紐斯創造班級授課制以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一直成為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其表現形式就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它的弊端在于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出八股文式的人才。其實,教學活動應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多邊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學習的權利,讓學生去主動地學習。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自學生疑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充分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它強調學生在反復實踐中獨立地完成學習目標。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須首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愛好和興趣。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是成功的胚胎,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會給學習者帶來濃厚的學習興趣?!钡d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筆者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只要創造出良好的教育情境,進行情境化教學,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基礎上,教師要有意識、有理性、有技巧地指導學生把興趣與理想目標聯系起來,使其具有社會性、方向性和個體的自覺性,從而上升到志趣和追求的高度。學生在明確了學習的內容之后,通過自學,試著憑借自己的能力或借助其他一些輔助資料看自己能弄懂哪些問題,了解了些什么,還必須找出憑自己能力所不能解答的問題,這就是質疑。并且要在與同學、與教師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
二、暢所欲言,合作交流
質疑與自信密切相關,自信的人比較喜歡提出不同的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創新活動的首要環節。因此,自主學習要讓學生充滿自信,讓學生大膽質疑。學生有了自己不能解決的疑問要鼓勵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大膽地毫無畏懼地說出來。讓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經驗,學生也是“老師”,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它能培養和開發人的智力,善于思考的人聚會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啟迪,采人之長,補己之短,必將促進智力的發展。
合作學習可以分為兩種基本形式:一是分小組合作交流,二是全班合作交流。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要充分讓組員各抒己見,群策群力來解決問題,已解決問題不必向全班提出討論,可作為弄懂內容進行匯報,其他學習小組可以提出同一問題的不同答案,多渠道達到交流的目的。小組長負責篩選后(篩選問題的形式除選擇外,也可以是完善、合并、修正說法等,讓學生提出的問題更明確),提出本組存在的疑難問題,簡單的能立即解決的便立即解決,重要的、難度大的知識點,學生體會深刻程度可能不到位的,讓全體學生共同討論,經過學習,認真篩選,提出重點,解決疑難。
三、精心點撥,歸納釋疑
教師猶如指南針給學生指點航向,學生要駛向知識海洋的彼岸,必須經過自己的主觀努力。因此,教師的作用在于導向。在對所學知識的歸納整理過程中,多數學生僅僅是簡單小結完事,很少有學生對知識內部結構進行歸納。創新學習則要求學生對知識本身作深入探討,橫向、縱向互相聯系,能舉一反三地解決問題。在這一環節上,大多數學生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教師應在關鍵時刻給予精心點撥,對學生總結到的如果僅是一小點,教師也要給予表揚、給予肯定,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表揚較之于批評更能激發學生去沖擊目標。教師在教育學生時都不要吝嗇表揚,要高舉表揚的旗幟,但也要注意不要濫用,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善于捕捉學生方方面面的閃光點,特別是對待特殊學生群體,更應該如此。教師的一次表揚或獎勵,會在學生平靜的心靈里激起千波萬浪。
四、實踐檢驗,鞏固拓展
鞏固練習是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嘗試記憶,一般學生只認為鞏固就是練習,從而導致了“時間加汗水”的蠻干效應,形成讀死書、死讀書的局面。其實,嘗試更重要,嘗試不僅有練習這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練習,在實踐中運用,在反思中調整,查漏補缺,通過實踐來達到鞏固。毛主席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敝挥型ㄟ^實踐,才能檢驗學生是否學懂、學會、掌握,才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地解決疑難問題。才能對所學的內容展開獨立思考,進行多向思維,從多種角度去認識同一事物,創造性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適應新的情況,探索新的問題,獲取新的知識,使自己的視野不斷拓寬。因此,學習的目的不僅只是“求懂”,更重要的是“求發展”,并能結合現實的情況,在發展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數學知識是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學習積累起來的,只有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勤學苦練,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從浩瀚的數學知識中獲取真知灼見,也只有經過這樣的艱辛積累,才可能有所發現,有所創見。
五、藝術總結,點石成金
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應采用何種方式來結束全文呢?應根據課文主體的而定。許多內容都可以采取金典總結方式啟迪學生,其目的在于聯系課文的內容、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撞擊學生的心靈。教者設計的語言不在多,而在于點石成金。例如,教學《圓的周長》在練習即將結束時,出一道求學校跑道的周長?難點就提升了,因為跑道兩端是半圓,中間是兩根直道。此時我就說:“同學們,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嗎?同學們課后再去探討吧?!边@樣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又如,學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我出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在兩平行線間,任意畫兩個或者三個三角形,請學生判斷這兩個或者三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否相等,為什么?請說出理由。只有這樣,在學習數學中,不管有多大困難,只要設置對立面,只要敢于迎接新的挑戰,就會引起“心理緊張”,勢必促使自己學習中的高度注意,必然引起大腦積極、主動地思索和高度的興奮,這種積極的心理活動的興奮狀態,必然獲得問題解決的良好效果。
總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一種方法。其教學活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精”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立足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為目的,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真正成為新世紀的主人。
參考文獻:
王玲.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3).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