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琳琳
【教學內容】人教版音樂第十冊第六課欣賞曲《京調》。
【教學分析】
《京調》,是顧冠仁于1960年根據京劇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調改編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樂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領奏,模擬人們熟悉的京劇唱腔,配以輕快流暢的伴奏音型,構思別具一格,表現了一種歡快喜悅、生動活潑的情趣。樂曲結構為帶再現的三部曲式。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體驗樂曲,了解京韻,激發對京劇的學習興趣,并關注我國的“國粹”藝術,喜歡我們的戲曲文化。
2.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通過熟悉、表現主題旋律來欣賞樂曲并分辨樂曲結構。
【教學重點】
感受《京調》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京劇元素與民族樂器融合創作呈現的獨特音韻。
【教學難點】
熟悉主題旋律分辨樂曲結構,并通過不同形式來表現音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欣賞《貴妃醉酒》導入
師:先請同學們來看一段視頻,如果你聽到了熟悉的旋律,可以輕輕地哼一哼。
師:我國是一個戲曲大國,有很多的戲曲種類,那你知道有哪些呢?
生:略。
師: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歌曲中就運用了戲曲色彩,那它屬于哪一類戲曲呢?
生:略。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京劇吧!
【設計意圖】通過身邊熟悉的旋律導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2.介紹京劇
師: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它的唱腔細膩、渾厚、耐人尋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有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等。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介紹了解京劇的同時也為樂曲后面的學習表現做了鋪墊。
二、新課教授
1.初聽并思考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采用京劇音樂素材寫成的民族管弦樂曲《京調》,讓我們來邊聽邊思考樂曲的情緒以及主奏樂器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有目的性的設問聆聽來了解樂曲,這樣的聆聽學習更有效果。
2.聆聽主題一
師:樂曲是模仿梅蘭芳大師的一段京劇唱腔而改編的,先讓我們一起來聽樂曲中主題一的旋律,你可以邊聽邊用動作來表現你所聽到的。
師:我們可以把手當成竹板,瞧!
師:這段旋律是樂曲的第一個主題,它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在京劇中我們把它叫做板式即西皮原板,也叫“有板有眼”。“板”是強拍,“眼”是弱拍。
3.完整聽樂曲
師:讓我們完整地來聽一聽這首樂曲,當聽到主題一的旋律出現時請你用剛才的動作輕輕地表現。
4.聆聽主題二
師:是的,主題一的旋律分別出現了3次,那樂曲中還有另外的音樂旋律嗎?
師:這就是樂曲中主題二的旋律,讓我們用lu來唱一唱這段旋律。
生:略。
5.畫主題二圖形譜
師:旋律就像戲曲演員在甩水袖一樣,要讓它美美地飄動起來。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都準備了一條紅絲帶,那你能用它來感受這段旋律嗎?
6.完整欣賞、分組表現
師:下面讓我們完整地來欣賞樂曲并當一回戲曲演員。
【設計意圖】通過總—分—總的形式,結合聽、唱、畫、動讓學生反復聆聽學習,樂在其中。
【拓展】
1.欣賞《唱臉譜》
師:隨著時代的進步,京劇流傳越來越廣,它被外國人稱為東方歌劇。
【設計意圖】運用直觀地欣賞現場版及拓展欣賞來豐富知識的同時激勵學生發揚并喜歡我們的國粹藝術。
2.小結
師:連外國人都唱得那么好聽,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多多關注并喜歡我們的國粹藝術。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