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福有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比較貪玩,利用孩子們愛玩的天性進行游戲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小學科學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游戲教學法,實現快樂教學,在輕松的氛圍中實現教學目標。
一、游戲是一種教學手段
很多小學生認為,學習是枯燥的,甚至有學生會產生厭學、逃學的想法,在這樣的狀態中學習,教學變成了“監獄”,主要原因就是教學方式的失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采取“快樂教學”的方式,讓孩子們愛上學習。
游戲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手段,小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得到智力和體力等多方面的發展。游戲化的教學更加有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培養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也能夠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集體合作能力等。教師要讓學生在游戲中受到教育,將教學因素與游戲因素緊密結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游戲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途徑
教學的過程是多元化的,教師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使得游戲教學法得到良好的運用:
1.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本前提,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好動、貪玩,嚴肅、安靜的課堂氛圍對于他們的學習是不利的,輕松愉快的氛圍才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教學《花和葉》時,教師可以帶一些植物到教室,讓學生分組比賽猜花名,看哪組猜對的多,這樣再進入正式的課程中,學生會對花和葉的學習更加感興趣。
2.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很多游戲的開展需要小學生之間進行團隊合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比賽,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能力,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在教學“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物體,有條件的可以帶到教室,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分成幾組根據物體的特征和性質進行分類。
3.增加學生的探索實踐次數
小學科學設計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僅僅課堂內的教學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探索實踐,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在進行《搭支架》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利用舊報紙、膠水等搭建高塔,檢測塔的高度和塔的承受力,并分析如何能夠增強塔的穩定性、承受力。這樣就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壽建楊.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探討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3,03(0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