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平
摘 要:探究式教學堪稱為一種新的教學思想與新的教學模式,它所尊重的是學生主體學習生命的生態規律。由師生互動的體驗、閱讀、質疑,嘗試、討論、想象,實現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增長、素質的養成。探究式教學對學生學習養成的促進極為重要,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學習
一、學習態度養成的促進
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認識程度、心理狀態及行為表現。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養成來源于學生內發的原動力、內驅力,由接受教育效果而受益,由學習環節的感召力得到啟發、受到熏陶。學生內發的原動力是由學生學習理想與美好追求而受益。只要目標遠大,才有可能將人生樂趣不斷經由學習而獲得。內驅力是學生自我行為調控的一種原有能力。激發學生原有的內驅力與原動力,就可以深化教育的影響力,強化教學的吸引力,最終實現優化學生的學習態度之目的。所以說,探究式教學具有指導性、教育性和目的性,其永不停歇地追問與探索,永不停歇地研究與論證,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態度的促成。
二、學習方法的養成促進
學習方法指的是教育者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及手段。大家都清楚,我們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單單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為主要的是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掌握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思想與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例如,《大自然的語言》的“指導學習”中,第一段只有兩句話,我讓學生默讀并思考它給我們提示些什么,引導他們明確第一句話中“比作”一詞,既提示了本文標題采用的是比擬的修辭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再讀第二句話,啟示他們回答句中的“具體生動”,條理分明地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寫作特點;而句子的“說明了”又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文體是說明文;末句的“特征、原因和意義”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平時的反復訓練后,我的學生幾乎都入了“讀懂指導學習”的門。這樣,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探究式學習它所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促成。它注重學生學習的入門方式,注重學生學習人格的養成、意志的培養,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示范與感悟相結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的學習方式的指導,讓我們的學生有了新的學習態度與新的學習方法,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鄭和鈞.綜合實踐活動與自我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3(08)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