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勇
摘 要:現實中大多數老師對于作文訓練,都是會花很大的力氣在作文習作的指導上,對于作文的批改、講評,往往不夠重視,就現實中存在的現象,結合自己多年來的作文教學經驗,從講評的意義、方法、原則等方面論述了一些見解主張。
關鍵詞:指導;忽視;尊重;完善;興趣;原則;鼓勵;贊美
在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很多教師在進行作文訓練時,都會把作文教學重點放在習作指導上。這些年來,無論是自己上的作文公開課,還是觀摩他人上的作文公開課,上課者、評課者也都會把著眼點放在作文的指導上,這似乎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定律,即作文課就只是指導學生如何寫作文。
學生的習作是學生智慧的結晶,需要得到老師的贊揚和肯定,老師恰如其分的講評,既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又是對學生習作動力的激發。因此,如果說作文的指導讓學生學會了寫作方法,那么作文講評則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動力,讓學生獲得寫好作文的力量,沒有什么比獲得別人的肯定更讓人振奮的了。
那么學生作文的講評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筆者就結合多年來的作文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總結學生習作整體的得失
即總體評價學生這次作文取得了哪些成績,存在哪些不足。一篇作文的完成,無論好與壞,都包含著學生的思考,都是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體現,其中的得與失,作為批改老師是一定要明確指出來的,長處要表揚,短處也要明確指出,絕不能大而化之,簡單地給幾句評定就完事,要讓他們知道,作文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要從一詞一句中,深挖細琢,但切忌隨著自己的喜好大篇幅地刪改學生的習作,把學生的習作變成自己的思想產物,如若不然不論作文批改弄得多么詳細周到,起到的作用也是少之又少的。
二、習作講評要以培養、鼓勵為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般學生在習作中無從下筆,不僅僅是知識積累匱乏造成的,現實中就有許多學生,讀了很多的書籍,了解了很多的知識,但就是寫不出一篇像樣的習作來,究其根源還是對習作的缺乏興趣。所以,教師在講評時就要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特別對于那些寫不好作文的學生,切忌簡單粗暴地批評和指責,對于他們作文存在的問題,應耐心地指出來,并且幫助他們找到解決的方法。同時要注意端正他們的寫作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只有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習作的重要性,才能認真地對待每一次的習作訓練。在作文講評中,為了鼓勵學生,教師可以從學生寫的一個或幾個好的片段入手,加以肯定和表揚,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要放大開來,不要吝嗇那么幾句贊譽的話語,如果這樣就會給他們帶來信心和希望,讓他們在作文創作,甚至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一往無前,開花結果。
三、精講學生之習作
這種精講就是像精講課文一樣。雖說學生的作文層次參差不齊,但不論什么層次的習作,都是有可圈點的地方,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在我的習作講評課堂中,我常常手捧學生的作文邊讀邊講,對于其中的優點極盡渲染和贊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習作帶來的自豪,增強他們習作的信心。這種贊美既是對作文寫得好的學生的激勵,又是對那些習作不太好的學生的鞭策。
四、講評時做到寬面講評
所謂寬面講評,就是指在講評習作時要全面,要分等級、分層次地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習作,好的要講,差的也不能回避。要時刻關注那些有進步的學生,每次講評不能把目光只放在那幾個好的學生寫的幾篇作文上,而要時刻關注學生作文中呈現出來的小進步,講評他們的作文,不僅會讓他們自己驚喜,還會讓全班學生驚喜,甚至是震動,從而極大地調動全班學生寫好作文的主動積極性。
總之,作文教學絕對不只能重指導而輕講評,對學生交上來的作文,不是說打個分,再來幾句評語就完事了,要想讓作文訓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就應該在講評上多花一些工夫,充分發揮講評的作用,讓講評真正成為學生創作前進的風帆。
參考文獻:
梅小紅.作文修改“三法”[J].閱讀與作文:小學高年級版,2006(Z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