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
在如今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對于美術知識技能的習得,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更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在我看來,“美術”兩字,“美”字當頭,“術”隨其后。如果只是為了技能和知識而學習,那我們的美術教學無疑是走進了一個死胡同,我們的美術教學不是培養一個只懂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匠人,而是應該既關注學生技能的習得,又有人文性的熏陶;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人生價值的引領;既有單一的知識的傳授,又有綜合性美術素養的培養……總之,美術課堂中,我們能為學生帶來的有很多。
一、個人價值的引領
怎樣才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潛能和價值呢,我覺得首先要讓學生有個人認同感,這種個人的認同感主要表現在悅納自己。在學生沒有自信的時候,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肯定他們的想法以及取得的哪怕最微不足道的進步,讓他們產生“我能行”的堅定信念。
如,在教學《我設計的汽車》時,我講解完相關知識后開始就讓學生畫汽車,結果許多學生畫的汽車都比較簡單,都是簡筆畫中的兩個圓圈加一個長方形。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不會畫,所以也不敢于去畫,就等著模仿老師的示范畫。我就找了一些現實生活中汽車的各種造型,讓他們分析它們的外形是借鑒了自然界中的哪些生物。有個學生很快就分析出吉利熊貓汽車的外形是受到了熊貓外形的啟發,他欣喜地說:“老師,我發現它的大燈是熊貓兩個黑眼圈,車標像鼻子,反光鏡像耳朵。我感覺這是利用了仿生學的原理。”我為他豎起了大拇指,我說:“你真是厲害,不僅說出了汽車和熊貓之間的相似點,還發現了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真是見多識廣。”我的肯定讓他激動得臉都紅了,這也為其他同學指明了觀察分析的方向。他們的目光中都迸射出了光芒,發現的眼光延伸至了其他的汽車造型。“甲殼蟲車的外形借鑒了瓢蟲的樣子,你們看,車頂拱起的弧形就是它的后背。”“那我可以做毛毛蟲的汽車,那個車廂就是毛毛蟲一節節的身體。”“我可以酒罐和汽車結合在一起,這樣多標新立異,我想開到街上去,一定很拉風。”……一個個創意在出現,一張張小臉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我順勢引導學生去分析汽車最主要的構成特征就是四個輪子、駕駛室、擋風玻璃、車燈等等,然后示范蘋果與輪子的結合設計出了蘋果汽車,解決了學生對于汽車造型難的困難。
通過啟發,學生設計出了非常多造型奇特的汽車,有的設計了鉛筆一樣的汽車,有的設計出了南瓜一樣的汽車,正是學生覺得自己找到了設計的方法,所以,設計的都沒有相同的作品。每個創意都被肯定,每個學生都在創作中發現了自己的能力,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是學生前進的推進器。我們每個老師都能成為學生的精神教練,在學生迷茫時為他指明方向,在學生畏懼的時候,喚起他內心的巨人,鼓勵他們不斷地向上,再向上。
二、合作精神的養成
在現代的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已是一種教學策略。在活動過程中,為了達成共同的目標愿望,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協作、互相互學,增強了學生團結互助,培養了學生在現代社會所需的團隊合作精神。
如,在教學《陶壺》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組的集體智慧討論制作什么樣造型的陶壺,然后分工合作,有的做搓壺身需要的泥繩,有的做壺的手柄,有的制作壺嘴。然后把這些組合在一起,這就制作成了一把陶壺。學生不再是孤立的學習者,有了共同為著同一目標努力的隊友,他們與人分享學習中的智慧,一起體驗成功和失敗。大家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水平不是很好的學生在合作中也增強了自信心,也更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他們樂于和別人打交道,為將來成為“社會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環保意識的滲透
環境保護成為當今世界論壇最多的話題。我覺得,提高人類的環保意識,我們也應該從娃娃抓起。在教學中,我結合美術教材的特點,在讓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教學中,充分滲透環保意識,促使學生形成強有力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生態憂患意識,以圖構建學生對保護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環保意識。
如,在教學《環境小設施》時,教師先是圍繞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環境小設施與學生進行交流,力求讓學生對環境小設施有所認識,從交流、探討活動中體悟出小設施的觀賞性與功能性,培養他們在生活中觀察、在生活中感受,并改造生活中的小設施的能力。然后以設計校園和城市中的垃圾箱為主題,在學生設計出各種各樣新穎的垃圾箱造型的同時,也深深地認識到了不能亂扔垃圾,垃圾需要分類。最后在拓展的部分,教師展示出校園和城市中一些被人為破壞的環境小設施,激發學生要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我們美術老師要樹立“大美術觀”,深入挖掘美術教材內涵,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在育人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讓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為“全面育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吳琳娜.有效利用小組合作,提高美術課堂實效[J].文教資料,2011(34).
[2]武海鷹.把美感播種在學生心田[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1(1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