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宏
摘 要:通過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來達到讓語文成為“樂園”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閱讀
語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新課標提倡,將初中語文的知識與素養以“聽、說、讀、寫”的形式“導入”教學;而要將“聽、說、讀、寫”融于一體,就必須實現師生的和諧互動,著眼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合作”的學習方式。
閱讀,伴隨人的一生,同時,閱讀對提高人的審美和文學素養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因此,如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新課標對閱讀是這樣說明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根據新課標的指導要求,總結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個人的幾點淺薄的看法:
一、教師本身應培養較高的文學修養、藝術素養
想要將語文的藝術魅力精確地傳達給學生,首先就要求授課教師本身是語文狂熱愛好者;其次,要求教師本身具備扎實的語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學修養。這樣,教師才能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從而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素養和閱讀習慣。
二、注重教材重點文章的賞析
新課標對教科書內容進行了創新和改革,教材中的文章、詩詞都是經過反復斟酌而挑選出來的,極其適合初中學生進行學習。因此,無論是敘事、寫人,還是描景、狀物,每篇文章都媲美一件絕妙的藝術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文章每一個閃光點,細細品味,然后再引導學生慢慢體會、賞析,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審美。針對新課標重點要求的文章,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反復閱讀,甚至背誦。
三、拓展學生課外閱讀范圍
僅僅有教材文章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課外閱讀也非常的重要,新課標對課外閱讀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說明。針對這一點,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各種校內外資源,比如,定期組織班級學生進行書籍交換活動,讓學生可以相互閱讀不同種類的圖書,拓展視野;積極利用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為學生能閱讀更多的報紙雜志、名著傳記等資源提供條件。
總之,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是教師在課堂內外都要重點思考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翟啟明.新課標語文教學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2]薛曉嫘.基于課程標準的閱讀學業成就評價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編輯 王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