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玲
摘要:新課改的課堂就是要保護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將學生的潛力深層地挖掘出來。本文結合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何尊重學生的個性,建立個性化的初中物理課堂,以構建充滿生命力的生長型課堂。
關鍵詞:初中物理;個性化;課堂探索
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使得初中物理的教學必須走向個性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深入地探究初中物理個性化學習的基本特征,可以讓我們的課堂“對癥下藥”,探索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個性化教學模式,以優化課堂教學,從根本上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初中個性化物理課堂的基本原則
(一)民主性原則
民主的課堂氣氛是教學的前提和保障。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揮,使學生自由地將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在師生、生生之間形成激烈的討論氛圍,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單方傳授者,而是課堂討論的參與者,在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個性基礎上,做好學生的引導和指導工作,從而形成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例如學生在遇到“為什么只有兩種電荷存在于自然界中?”“光速為什么不可超越?”這樣的問題時,教師不要做問不倒的“萬事通”,而是激發學生的直覺疑惑,在平等的對話中挖掘探究意識和創新品質。
(二)開放性原則
選擇是學生個性最直接的表現,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無意識地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從而在自己的心中建立一個學習目標,并相應地選擇學習內容、方式和方法。在教學中,就要結合學生原有的認知、興趣和經驗,建立適合學生發展的開放性課堂,使學生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風格。例如在物理學科中的一些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都給學生的自由選擇提供了個性化的平臺,滿足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對物理進行猜想、分析、設計和最終的實驗,以通過自主地選擇來建立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效地尊重了學生個性的發揮。
(三)生活化原則
在學生的生活周圍,處處都有物理的影子。結合“教育即生活”的教學理念,可以從生活中延伸,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探究其中的物理知識,使學生建立與知識之間的親切感,學生能夠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由表及里地展開對其中蘊含物理知識的討論,從而更適合學生個性的發揮。例如利用學生在向上跳時感受到的“重力”,和學生一起學習牛頓定律;學生對“七色彩虹”的觀察來學習三棱鏡;生活中鐘表的“順時針與逆時針”,學習其中的物理知識。通過生活化的引入,充分地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來感受不同的物理現象,從而感受其中物理知識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初中個性化物理課堂的對應策略
(一)構建民主式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望
民主式的課堂放松了學生的心情,使學生可以平等的對話、自由的發揮。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物理教學中的現象和實驗,來創建平等、和諧的課堂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積極地參與討論。例如在學習有關“大氣壓強”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演示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視覺上來刺激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在大試管中充滿水,套進一個管口相差不大的小試管,然后將大試管管口朝下,這時學生會清楚地看到小試管不但沒有掉下來,反而有上升的現象,這個反常的現象不用老師的提問,立刻激起了學生強烈的討論,紛紛地開動腦筋想要解開這個謎底。細心的學生觀察到“大試管中有少量的水流出”這個現象,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這一生成,引導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從壓強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水流出后導致大試管中的壓強變小,與外界大氣壓形成了壓強差,從而將小試管推向了大試管底部,使大試管中的壓強與外界大氣壓相等,所以不會看到小試管下落反倒看到了小試管的上升。通過這樣民主式的教學,整個課堂學生討論得非常積極和熱烈,學生都分別從自己的角度來進行辨析,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觀點,在學生的相互討論、辨思和借鑒中,深層地理解了現象背后物理規律和原理,建立了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二)打造開放式的課堂,激勵學生個性的張揚
開放式的課堂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思維選擇,利用學生的角度來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問題來讓學生進行發散,利用不同的原理或方法來解決,使學生在討論和辨析中施展自己的個性。例如在學習有關“歐姆定律”的知識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操作后,針對實驗的數據進行收集處理,鼓勵學生從中總結有關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變化規律,學生對自己的實驗成果格外珍惜,認真地從自己的實驗數據中找結論,整個課堂開放、活躍和靈活。在學生的積極討論下,學生得出了“電阻不變的情況下,電壓與電流成正比”這樣的結論,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使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對學生的看法和建議給予及時的肯定,使學生不同的個性觀點來一個大集合,從而順利地得到了“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電阻和電流成反比”這樣的結論,學生在層層深入地分析下,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使自己的觀點更為科學合理,從而順利地導出了“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開放式的教學實現了學生思維的大匯合、大碰撞,學生之間互通有無、相互借鑒,有效地幫助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來理解物理知識,使學生的掌握更為全面和牢固。開放式課堂不僅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還讓學生通過探究修復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物理的嚴謹和客觀,幫助學生靈活地理解和融會貫通。
(三)結合生活式的課堂,提高學生的生活延伸
生活式的課堂有效地拉近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親切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建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問題,促進學生實際與知識的相連,反之學生也可以有效地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使學生可以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例如在學習有關“平面鏡”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建立一個有關“平面鏡”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究,使其逐漸地了解有關“平面鏡”的性質和特點,問題如下:有一塊高1米、寬0.8米的平面鏡掛在大廳里,在鏡子的前面有一個亮著的白熾燈泡,問當人們從鏡子前通過時,能看到鏡子中的白熾燈泡的范圍是多少?結合學生的原有認知和個性,學生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為所看到的范圍與鏡子的寬度有關;有的學生則畫出相應的圖像,細致地從各個方面進行研究。教師要對學生的不同觀點進行整合,在學生的討論和辨析中,將學生的個性思維和觀點進行整合,逐步地總結出了“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和原理”,找到了自己的錯誤原因所在,從而進行了科學、細致的圖示分析,根除了學生的錯誤看法和認識。通過這樣的生活式教學,學生可以迅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激勵了每個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積極討論、探究的習慣,讓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并在學生思維撞擊的過程中產生創新的火花,使學生從根本上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和原理,順利地解決問題。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學生都擁有自己相對完整和獨立的世界。教師要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個體差異,對自己的知識進行不斷地刷新、跟進和改革,以使自己能夠充分地與新時代的學生接軌,拋棄原來的“機械化、程式化”的課堂模式,構建全新的初中物理課堂,使我們的課堂真正地走向開放化、動態化和個性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邢耀剛.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芻議[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9,(01) .
[2]周建峰.通過物理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設計[J].物理教師,2005,(04).
編輯∕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