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帆
摘 要: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政府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保證,也是政府自身建設和反腐敗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的法治政府建設,在行政立法、行政執法、政府職能以及執法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突出問題,迫切需要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建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精細化、強力轉變行政管理職能、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等措施加以改進,實現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
關鍵詞:法治;政府;民主;政府職能;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2-0001-02
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一、法治政府建設的重大意義
法治政府就是依據憲法和法律對政府權力的獲取、組織、行使進行規范、制約和保障,使政府按照法治理念、原則、精神和法律制度規范運作,建設法治政府的重大意義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要求以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而建設法治政府,政府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可以確保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從而保障公民各方面的權益。法治與民主具有天然的聯系,建設法治政府可以調和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沖突,從體制、機制、程序上規范民主、發展民主、保障民主,實現民主政治。
2.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就必須建立法制化的公共服務競爭機制,就必須運用法律來規范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比如,我們現在的市場秩序還存在不規范的問題,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現象大量存在,這些就需要政府嚴格執法,規范市場秩序,出臺嚴厲的法律治理措施為市場主體提供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保證
當前,我國進入到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區,觸及深層次的矛盾和重大利益關系的調整,要通過法律來規范和調整各種利益關系,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處理好各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保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建設法治政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保證。
4.是政府自身建設和反腐敗的重要舉措
在和平建設時期,執政黨的最大危險是腐敗,而滋生腐敗的根本原因是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和制約。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政權的性質就會改變,就會“人亡政息”,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極為嚴峻的重大考驗。建設法治政府,嚴格依法行政,不斷推進政府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這不僅是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保障。
5.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工程。只有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才能不僅使體現為人民意志和黨的主張相統一的法律法規得到全面有效執行,使立法做出的“分配正義”得到實現,而且能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把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法律實施上來。從而通過進一步加大執法司法工作的力度,切實解決法治建設中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執法司法不公等問題,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立在更加堅實的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和法治文化的基礎之上。
二、當前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們國家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立法進程不斷地加快,公民的法治觀念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法治政府建設仍然面臨很多問題。
1.行政立法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近些年來,我國行政立法工作發展較快,初步實現了“有法可依”,但在許多領域,還存在法律“空白”,存在著無法可依的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之間,還存在著法律、法規相互“打架”,下位法超越上位法,規范性文件違法制定等現象。尤其是行政程序法還未正式出臺,迫切需要通過程序角度切入,將現代法治行政所要求的公開、參與、理性、責任等核心要素具體化、程序化。
2.行政執法缺乏完善有力的監督制約機制
實現依法行政的重要途徑是制約,并監督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孟德斯鳩曾經指出,一切有權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一條萬古不變的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為止。因此,制約和規范行政權除了需要有完備的法律法規以外,監督制約機制也非常重要。但目前為止,我國法律規定了國家機關必須向權力機關負責報告,也規定了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一個監督、監察職能,基本上形成了一些法治監督體系,但是很多制度都是相應的實施細則沒有建立和完善,使監督不能完全有效地進行。此外,政黨、政協、人民團體還有社會輿論對政府、公務員的一些監督缺乏法律保障,力度還遠遠不夠。
3.政府職能與法治政府建設還不適應不配套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要區分明確;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之間、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職能、權限要區分明確。但直到現在,政府職能還存在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如一些地方政府還在替企業征地、建廠,還在為企業貸款提供銀行貸款擔保。近兩年中央大力推進簡政放權、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審批事項,市、縣級政府積極響應,采取措施貫徹落實,切實精簡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努力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審批服務質量,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在實際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時,申請人仍普遍反映一些省級行政審批部門仍然死死抱住審批權不肯精簡、下放,“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