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麗

【摘 要】為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和學校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由企業向職業教育學校發出“訂單”,學校按照企業用人需求有針對性地教育教學。以“訂單”為導向,構建“專業能力基礎模塊+崗位需求彈性模塊”人才培養模式,最大限度地使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關鍵詞】訂單導向 專業能力基礎模塊 崗位需求彈性模塊 人才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屬于職業教育類型,具有“高等+職業”雙重屬性。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高職院校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對人才培養過程進行系統設計所形成的運行模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和核心理念,也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訂單導向,專基礎活模塊”人才培養模式,以“訂單”為導向,構建“專業能力基礎模塊+崗位需求彈性模塊”人才培養模式,最大限度地使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一、“訂單導向,專基礎活模塊”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以滿足企業需求為目的,以掌握職業與崗位能力為核心,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專業建設與發展的企業調研,針對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校企共同創建“訂單導向,專基礎活模塊”人才培養模式。
(1)“訂單導向”是指根據用人單位人才需求,把企業需求人才數量、專業方向和崗位做成訂單,校企雙方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其基本特點是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對接,頂崗實習與學生就業聯體。
(2)“專基礎”即專業能力基礎模塊,指在學生入學時即確定一個基本的專業方向,并在學業前兩年完成專業方向基礎模塊的學習和訓練,專業能力基礎模塊按照相對穩定的教學計劃開展教學。
(3)“活模塊”即崗位需求彈性模塊,指在第二年末,根據學生個人就業意向與企業簽署訂單培養協議,在第三年初即開始學習崗位需求彈性模塊的內容,崗位需求彈性模塊根據企業訂單需求靈活確定。學生完成崗位需求彈性模塊的學習和訓練之后,考核通過即可到訂單企業參加頂崗實習工作,提升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訂單導向,專基礎活模塊”人才培養模式,是用兩學年完成基本的專業教學任務,第三學年按照所面向的崗位以及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進行訂單人才培養的一種新型模式。實施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是優化“專基礎——專業能力基礎模塊”階段的教學組織,關鍵是實施“活模塊——崗位需求彈性模塊”階段的訂單式培養。
二、“專業能力基礎模塊”組織與運行
“專業能力基礎模塊”由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支撐課程和實習實訓課程三部分組成,按照相對穩定的專業標準開展教學工作,在教學安排上,需要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首先,完成通用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基礎課程學習,教學方法以教基礎、學基礎為主,邊學邊練,教學地點在教室;其次,在校內實訓室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到“廠中校”實習基地進行企業認知實習。在第二主第、四學期,在技術中心綜合教學環境下,按照教學做合一模式學習核心技術課程,以培養企業員工職業通用素質為目標的生產實習。
三、“崗位需求彈性模塊”組織與運行
“崗位需求彈性模塊”依據訂單培養企業的崗位需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和實施訂單培養課程,在企業真實工作環境下頂崗實習,完成向員工的轉化,實現工學相結合的教學目的,如圖1所示。
(一)校企共同制定訂單培養實施方案
發揮校企合作委員會作用,與訂單企業簽署訂單培養協議,包含訂單培養的時段和上課地點、課程聯合培養方案、成績提交時間和學分替代關系等內容。訂單培養的規模在15人以上(每個項目只能對應一個企業),訂單培養協議附聯合培養課程方案和訂單培養學生名單。校企雙方共同商議頂崗實習管理、學生頂崗實習補助、學生安全保險事宜、接收學生就業條件等內容,明確校企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訂單培養協議經教務處和就業辦審核,提交學院領導批準后實施。
(二)針對企業訂單實施個性化服務
根據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情況和行業、企業職業崗位需求的變化,對不同的企業訂單培養項目實施個性化服務,單獨搭建崗位需求彈性模塊課程,使參加訂單培養的學生,完成崗位需求彈性模塊的學習和訓練之后,考核通過即可到訂單企業參加頂崗實習工作,進一步提升崗位職業能力。崗位需求彈性模塊是靈活的、彈性的,應根據新技術發展趨勢和就業市場的需求變化,每年對崗位需求彈性模塊的設置、模塊課程和課程內容進行相應地調整。
【參考文獻】
[1]童登峰.“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困境及沖突研究[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6): 135-140.
[2]楊衛國,王京,王萍.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4(03):29-31.
[3]蔡愛敏,郭法寬.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多訂單聯動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4(0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