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摘 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其次,要設置適當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發現問題、嘗試解決的思維空間。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的引導,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決定著其思維水平的高低,這對技工院校學生尤為重要。該文就改進數學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構建高效數學課堂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數學 學生 訓練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099-02
要提升數學課堂學習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著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數學學科的金科玉律就是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學生在接受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就會提升其思維能力。當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發展思維、增長知識,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1 善于創設問題,激發學生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多角度、多方向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下圖所示,將一個正方體的角截去一個會得到幾個面的幾何體,有幾條棱,幾個頂點。
解:原正方體有12條棱,6個面,8個頂點,將其截去一個角以后所得幾何體有15條棱,7個面,10個頂點。
如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使正方體在切割后亦不發生變化?怎樣切割可以減少正方體的面?變化之后的多面體棱和頂點分別有怎樣的變化?
由此可見,一個小小的問題經過教師的引導和變化之后,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被極大的調動起來。
2 豐富教學形式,拓展學生思維
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能激起學生的探求欲和好奇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演示例題,還應引導學生求變,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基本練習題演示的基礎上,還要經常變換題型,讓學生掌握原題和變式題之間的本質聯系,進而舉一反三。
3 科學設計練習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1 時刻把握培養目標,提高練習題的針對性
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創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進而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增長知識。
3.2 實現練習形式的多樣性
教師要不斷創新練習形式,強化學生的知識理解和記憶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3 練習題難易程度要適中
學生不能太輕易解答出習題答案,習題也不宜過難。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留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解釋解題思路,有些學生雖然能解出習題答案,但是卻無法清晰、完整地回答出解題根源,他們的思維仍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教師要多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表述解題思路的過程中訓練思維能力。
4 多進行逆向思維訓練
4.1 對定義和概念進行逆運用
本命題和逆命題在外延上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時引導學生運用和研究與概念相關的逆命題,培養學生的雙向思考能力。
例1 實數a、b互不相等,且b2=7b+3,a2=7a+3,試求之值。
[簡析] 本題可以先求出a、b的值,然后將值帶入中最終求得結果,但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假若學生能從已知的兩個條件中看出a、b的運算法則基本一致,那么就可以將方程x2-7x-3=0的兩根作為a、b的值,充分運用韋達定理,進而求得的值。
4.2 加強對法則和公式的逆運用
數學學習中涉及眾多的法則和公式,其中可逆的法則和公式也是存在的。在數學學習中要善于把握機遇,加強對法則和公式的逆運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例 已知(z-x)2-4(x-y)(y-z)=0,試求證x+z=2y。
[簡析] 觀察已知條件即可得“b2-4ac”的式結構,學生要解決此問題可以充分運用一元二次方程根。假若x、y、z為各不相等的實數,那么關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x-y)t2+(z-x)t+(y-2)=0,此方程的根極為1,進而聯系到所給條件b2-4ac,加之一元二次方程有等根,由此可得t=-=1,最終整理可得x+z=2y,又因x、y、z互不相等,因此原命題成立。
4.3 加強對命題和定理和逆運用
在學習某命題和定理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其逆命題進行思考,并驗證其真偽,逐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例3 已知實數a、b滿足求a的取值范圍。
[簡析] 學生在分析已知條件的基礎上可以得出,可以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b+c和b·c,那么利用韋達定理的逆定理即可以x2(a-1)x+(a2-8a+7)=的兩根作為b、c的值,加之b、c均為實數,且△≥0,所以最終可得1≤a≤9。
5 加大“反面求解”方法的訓練力度
5.1 訓練反面求解方法
在具體的解題過程中,順向求解有時也會失去作用,這時,學生就要積極運用“反而求解”、“正難則反”的逆向思維方法,從而快速找出解題思路和方法。
例4 當a為何值時,方程2x-a=3x+5的根不是x=1?
[簡析] 要正面思考本題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學生能夠反向求解則會事半功倍。若原方程的根是x=1,那么可得a=-6,那么不難得出,當a≠-6時,方程的根即不是x=1。
5.2 訓練反面論證方法
在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反證法的機會較少,但是培養學生的反證思維方法,能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水平。
例5 已知二次方程cx2+2ax+b=0,bx2+2cx+a=0,ax2+2bx+c=0,試論證其中至少有一方程有兩個實數根。
[簡析] 正面思考此題很難得出結論。原命題的逆向命題即三個方程均無實根,而且能以數字形式表現出來,那么學生可以嘗試用反證法證明此題的真假。
5.3 訓練逆向推理方法
所謂的逆向推理法就是指求根于結論,進行逆向推導,進而找出滿足條件的結論。
例6 將已知拋物線y=ax2+bx+c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下平移3個單位,進而得出一新拋物線y=2x2+8x+3。試求a、b、c之值。
[簡析] 若按題目要求對原圖像進行變化、思考,運算程序相當復雜,而且難度較大。但是學生若從結論出發,進行逆向思維和推理,那么解題將變得簡單。推理過程如下:依照題意將新得拋物線y=2x2+8x+3=2(x+2)2-5先向右平移兩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那么就能推導出原拋物線,學生在利用比較系數的基礎上即可求出a、b、c之值。
6 營造思維訓練的良好氛圍
思維訓練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需要循序漸進。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盡可能多地提供思維訓練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思維訓練氛圍,切實提升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6.1 引導學生反向思維,創設思維訓練的情境
對于較難的數學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向思維,學會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去解決舊的問題,進而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
6.2 加大對課外園地的利用,為學生創設思維訓練的良好環境
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的板報畫廊等載體,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思維訓練環境。比如,可以依托于這些載體,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某一問題的逆向變換,進而推導出多個逆命題,并在此基礎上加以論證分析。
在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增強學生知識能力的前提下,提升學生訓練技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習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逆向思維,而忽視了正面思維的培養,從而本末倒置。
參考文獻
[1]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彭剛,張曉東.課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郭東岐.教師的適應與發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 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