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剛
【摘 要】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視聽結合、聲情并茂的特點,它既能夠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營造濃厚的氛圍,也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他們更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從講究實效出發,適當、適時、適度地使用電教媒體,同時在使用過程中注意各種媒體的優化組合,使電教媒體真正地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多媒體 學生 文本 語文教學
隨著信息化和數字校園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具有顯而易見的魅力,它能把抽象的材料變換成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它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隨著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隨意運用,也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問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如何使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讓多媒體為高效課堂服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一、理解教材,多媒體設計之源泉
教師在設計運用多媒體時,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明確要解決課堂中的哪些問題,讓教材成為多媒體的設計之源,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陡火埖奈魃橙簫u》是一篇十分優美的課文,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上沒有問題,但走進文本之中十分不易。我利用自制課件讓學生體味美好的畫面。例如,在講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句話時,我用上了動態的畫面,一個奇美的海底世界瞬間呈現在了學生的面前。《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是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課文中有很多的重點詞語,如“姹紫嫣紅”“花團錦簇”等,學生根本不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是十分膚淺的,課堂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只會說“德國的街頭很美,我們也應該學習他們創造一個美的家園,美的世界”,其實這不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所以,我在設計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時候,通過一些影像資料讓學生了解德國的文化,風土人情,讓人性的美凸顯出來。這樣,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理解不到的地方形象地展示出來,學生就會不自覺地走進情境之中。
二、解決重點,多媒體服務之任務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恰當地采用投影、配樂、錄像等電教媒體創造氛圍,可以使學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在學生的情感處于最佳狀態時,再通過教師充滿感情的語言的引導,學生就會展開豐富的想象,腦海中就會再現生活和自然的美景,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潤。
例如《月光曲》一文。分辨事物和聯想,體會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是本課訓練的重點。為了掌握這一知識點,可合理地選用幻燈機、錄音機。當教學進行到第八自然段:“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時,用多媒體畫面展示出“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窮兄妹倆凝神傾聽,貝多芬無限深情地彈奏鋼琴”的情景。緊接著第九自然段,播放鋼琴曲《月光曲》,將音樂與插圖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處在觀其圖、聽其曲、思其文的濃厚氛圍中。隨著緩慢而清幽的琴聲,不僅皮鞋匠仿佛看到“月亮從天水相接的地方升起來……”而且月亮也從學生的心中升起來了。那微波粼粼的海面在兄妹倆的心中蕩漾,那輕紗似的微云在他們腦海中浮現,那海面上的大風在他們的耳邊刮起,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地在他們的心田激蕩。音樂把他們從凄涼、無助帶入了一種雄偉、激昂的世界。學生在這充滿激情的音樂聲中,在浮想聯翩的意境中,體會感受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去分辨事物和聯想……
如此運用,學生不僅深入地理解了《月光曲》的內容,而且懂得聯想是由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要合理,從而使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聲畫的同步刺激,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聽器官,也使學生由對優美樂曲的無意注意轉變到對畫面上盲姑娘陶醉在樂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來。這樣營造了《月光曲》的特定意境,為學生體驗語言信息所表達的情感內涵鋪平了道路,消除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陌生感。
三、培養能力,多媒體教學之根本
語文教學的最終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把語文課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過錄像、投影、計算機展現出來,創設一定的意境,讓學生感知審美形象、產生美的情感,陶冶情操,直至使學生擁有鑒賞美的大腦和創造美的雙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內容的呈現及時地獲得信息,使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的狀態。
我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運用自制的課件,讓學生對著多彩的文字,看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欣賞著美妙的音樂,學生的情態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文本之中,既陶冶了性情,也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展示自然界的姹紫嫣紅、鳥語花香,祖國的名山大川、古跡名勝,詩人的愛國熱情、遠大志向等,能很快體會到詩詞的意境、作者的感情,學生對美的感知也隨之敏銳起來,促進了學生對美的理解、想象的發展,激發了學生想象與創造的欲望和能力。
總之,多媒體的有效、合理運用是決定教學得失的關鍵,更是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體現。所以,在設計課件時,教師必須以教材為范本,以學生為中心,不能單純地以色彩繽紛的畫面代替學生的情感朗讀和再造想象力的培養,不能以無邊的想象改變學生的情感世界。在教學中,不能讓課件牽著學生走,也不能圍著黑板和多媒體轉,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實際,用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情感之中。通過深入揣摩精彩的語言文字,聲情并茂地朗讀,細心品味,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真正落到實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