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 陳紅
[摘 要]近年來,我國逐步放寬外商投資的市場準入,外資對我國汽車企業的并購呈現不斷增長態勢。外資對我國汽車業的并購主要是因為我國市場潛力巨大,投資環境逐步改善,生產要素質優價廉,目標公司價值被低估,目標企業眾多,可以在較短時間獲得技術規模效應,產生協同效應,獲取戰略性資產。外資并購對象逐漸由整車向零部件供應商轉變,開始并購國內第二軍團,但不會迅速大規模展開,加大控股并購力度,增資控股趨勢明顯。從政府、市場、企業層面提出應對外資對我國汽車企業并購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外資;汽車業;跨國并購;動因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4-0037-02
[作者簡介]許敏(1980-),女,漢族,安徽淮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商務、跨國公司;陳紅(1983-),女,漢族,安徽六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科研重點項目(項目編號:ACKY1405ZD);2014年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卓越國際商務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編號:2014zjjh076)。
近年來,世界汽車工業需求疲軟,產能嚴重過剩,傳統市場日趨飽和,全球汽車工業經歷了大規模重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而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并擁有巨大的汽車需求市場,成為國際汽車巨頭爭奪的主要目標??鐕①徸鳛閷崿F企業全球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已成為現階段跨國公司進入中國汽車行業的主要方式。
一、外資在中國汽車行業并購的動因
1.在較短時間獲得技術規模效應。目前,跨國汽車企業的研發支出較高,龐大的技術開發費用促使他們通過跨國并購擴大生產規模,分攤技術開發成本,實現技術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2.產生協同效應。并購的協同效應主要來源于并購后經營資源的共享、業務活動的一體化、管理技術的融合、規模效益的產生及稅收利益。如通過對虧損企業的并購,在合并財務報表時,母公司的盈利與被并購的企業虧損相抵,實現減少稅收的目的,通過互換股權等,減少投資收益所得稅等。
3.獲取戰略性資產。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并購我國汽車龍頭企業,獲取包括供應與分銷網絡、商業關系、品牌、專利、商標等戰略性資產,并與自身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相結合,降低經驗成本,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控制力,長期獲得高額利潤,在我國汽車市場獲得競爭優勢。
4.我國市場潛力巨大。目前,美、日、歐等傳統汽車市場已趨于飽和,增長相對較慢,而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年均經濟增長率超過7%,隨著人均GDP的增長,我國的汽車保有量也會隨之增長,我國汽車市場擁有巨大的市場,成為跨國汽車公司投資中國的重要動力。
5.投資環境逐步改善。隨著我國市場改革和開放的步伐加快,一系列有關企業重組、并購方面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充分表明我國政府對外資并購活動的肯定和支持態度。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大幅度地精簡行政審批事項,規范審批程序,改善投資環境,提高跨國汽車公司對華并購的熱情。
6.生產要素質優價廉。我國具有建設汽車產業中心的勞動力優勢,主要表現在勞動力成本和勞動力素質兩個方面,我國勞動力成本是德國的1/30、美國的1/21、日本的1/20,韓國和臺灣的1/10;同時在勞動力素質方面,我國擁有一批熟悉制造工藝、具有一定技術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加上我國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使我國汽車業吸引了大量外資,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工廠。
7.目標公司價值被低估。由于體制機制不健全,導致我國汽車企業資產價值被嚴重低估,一些國內企業的資產沒有經過規范化的核定和評估,如企業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被低估。加上我國某些企業或地方政府在外資并購浪潮來臨時的不能理性對待和科學決策,甚至“賣之而后快”,這些都吸引外資以低成本并購中國汽車企業,獲得高額利潤。
8.目標企業眾多。我國眾多的汽車企業需要改制或重組,背后有大量的債務需要剝離。因此,目前我國汽車企業資產重組是資本不足情況下的資產重組,難度較大。一批中小型汽車企業亟須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并購、重組,這就為外資并購提供了眾多的目標企業。
二、外資對中國汽車企業并購的發展趨勢
1.并購對象逐漸由整車企業向零部件供應商轉變
針對國內汽車市場需求狀況,中外汽車企業的合作項目基本集中在市場開發潛力相對較大的轎車、大中型客車和微型車整車生產領域。其中,尤其從事轎車生產的合資企業最多,其次是客車和微型車。但國內整車領域的產業布局基本完成,零部件市場開始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目光,橫向并購與縱向并購會逐步出現。按照國際運行的標準,汽車行業整車與零部件規模比例應為1:1.7,由此可以預測,巨大的發展空間成為世界跨國汽車集團并購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原始動力。
2.外資開始并購國內“第二軍團”,但難以迅速大規模展開
從目前來看,大眾、通用、豐田等與國內三大汽車集團的聯手并購已基本完成,而跨國汽車集團還有大量的并購需求,他們并購國內“第二軍團”將成為未來國內汽車并購市場的主旋律。在“第二軍團”中最有并購潛能的往往是那些和國際巨頭及國內三大集團有過合資、合作經歷且正在經受市場考驗的企業,該類企業往往也具備一定競爭實力和區位優勢。但“第二軍團”分布較廣且規模比較小,與國際巨頭的合作將更加復雜,難以很快成為并購的主力。這也成為并購浪潮難以迅速地大規模展開的主要原因。
3.并購力度加大,增資控股趨勢明顯
隨著我國政策的逐步放寬和跨國公司對我國市場環境的熟悉,很多外商在并購企業中,通過增資擴股來不斷增加其控制權。雖然,政策限制使得外國汽車公司在整車合資企業中不能占有絕大多數的股份,但跨國公司除了在技術、采購、銷售等方面加強控制外,還采用將中方股份化整為零的方法,變相取得了控股權。如東風悅達起亞,雖然中外雙方控股各占50%,但是中方是兩家企業各占25%。在今后的外資并購中,外資還會加大控股并購力度,這種趨勢會更加明顯。endprint
三、我國汽車行業應對外資并購的對策建議
1.政府層面
首先,為使外資并購能實現公開、公正、公平和便于操作,政府有關部門應充分借鑒其他國家的成熟經驗,構建起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契合我國具體國情、操作性強的外資并購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外資并購審批制度,科學合理地逐步簡化、統一審批程序,政府進一步完善我國現有的資產評估制度,努力提高評估水平,積極與國際接軌,以保護國有資產在并購中不受侵害。同時,政府一方面保護相關利益人(債權人、中小股東、職工等)的權益,一方面還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如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保障職工權益,減輕企業負擔,解決外資并購帶來的富余職工安置問題。
2.市場層面
我國應加快國內汽車業的兼并重組步伐,組建大型汽車集團,加強企業集團化、戰略化聯盟的建設,提高我國汽車企業的競爭力。利用外資全方位推動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包括整車生產領域和零部件領域。加快生產企業重組步伐,提高高端產品研發能力和技術成果的轉化水平,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外資在中國幾乎都是“外強內弱”型并購,增加有效的并購競爭者,將能大大提高弱勢一方的談判籌碼,爭取到更大利益,因此有必要尋求多元化并購主體,增強中方的主動權。
3.企業層面
中國汽車企業要想提高外資并購的層次并真正從跨國并購中有所收獲,必須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產權制度改革,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加快自主品牌建設。企業應從戰略的角度,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自主研發能力。通過對外合作,加大先進技術的引進,在學習、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從引進國外車型轉變為自主開發車型,加速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注重并購后的整合,特別是文化融合,建立一種基于共同價值之上的企業文化,作為企業職工共同遵循的目標、行為規范和價值觀的組合。并購雙方應該相互信任,鼓勵人員之間進行廣泛交流,爭取在經營理念、戰略目標和組織機構等各方面取得協調一致,不斷的提高企業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年鑒[M]北京:中國期刊出版社,2013.
[2]陳翼杰.關于我國合資企業中技術溢出的研究——以中日汽車合資企業為研究對象[D]復旦大學,2011.
[3]劉作麗,何燦飛.集聚經濟、制度約束與汽車產業跨國公司在華功能區[J]地理研究,2011(9).
[4]趙果慶.FDI溢出效應、技術缺口與工業發展——基于我國汽車業的實證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0(3).
(責任編輯:張彤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