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磊
董事長和總經理是兩種不同的角色,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經營層面應起到不同的作用。但在內地企業中,兩個職位由同一人擔任的情況非常普遍,這是中國企業的特色決定的。簡言之即一股獨大,無論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往往都有一個絕對大股東,因此從董事長代表資本方、總經理為經營者的角度看,是難以將其截然分開的。另一個原因則在于,受企業發展水平所限,董事長和總經理之間的角色劃分和分工不明確。
從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角色差異看,董事長和總經理是有不同分工的。一般來說,董事長負責公司的戰略層面和對外代表公司進行高層和面向公眾的公共關系活動。董事長是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推銷”公司上,讓公司獲得社會各方的信任,為經營管理層開辟前進的道路。董事長的時間和精力應該是放在對外工作上,而公司的內部日常經營管理則是管理團隊的責任,而總經理是這個團隊的第一責任人。如果說,董事長與公司內部經營有怎樣的聯系的話,就是董事長代表董事會,與經營管理團隊有更密切和頻繁的接觸機會,聽取經營團隊的工作匯報和對其進行績效考核。董事長對經營管理團隊偏離公司戰略的情況,及時指出,做出糾偏。除此之外,董事長的所作所為應該像個“甩手掌柜”。在這種語境下,董事長顯然可以是資本的一方或者所有出資人選出的代表,是老板或者代表了老板;而總經理則理論上應該是一個職業經理人。
作為投資者,當然希望公司的老板是個好老板,能夠盡心盡力為股東謀取最大化的利益。總經理應該是有領導力和職業道德的能人,盡職盡責地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盡管很多總經理也常把股東利益最大化掛在嘴上,其實只要他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已經履行了自己的責任。
董事長和總經理,一個角色向外,一個是內部經營管理,很難讓同一個人做好這兩種事情。那么內地企業是怎么做的呢?筆者見過兩種典型的“一肩挑”董事長兼總經理。一種常見于國有企業,董事長確實忙于外部各種應酬往來,對于公司內部經營管理無力兼顧,會有很多副總經理分擔總經理的工作職責。這種一把手實際上未能履行其最高經營管理人的責任。公司經營好壞,依賴于其各位副手的能力和職業道德。另一種則多見于私營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事必躬親,每天被公司內部各種瑣事纏住,無法履行董事長的外部活動職責。盡管精力特別充沛的人也有,但是大部分人并不足以同時擔當這兩個角色。
內地企業的實際情況是,董事長的職能基本上沒有明確,因此“一肩挑”實際上只是掛名董事長,真正的角色是總經理。這也是內地企業難以做大做強的一個原因。資方對于公司治理沒有太深入理解,對于職業經理人的培養和信任不足,從企業發展狀況來講,處于較初級的階段。筆者曾經在幾家美國上市的小型企業工作過,發現即便是小公司,一旦上市,對于企業治理和經營管理都會很快規范起來,而董事長和總經理至少是分離的,即便兩者的職責可能存在著重疊,還是有較明確的分工。歐美企業從基因上也強調職權分隔和相互監督,因此很少存在“一把手文化”的土壤。內地企業則從文化傳承上更講集權,而商業環境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才能更為成熟。扭轉“一肩挑”和一把手的現象,既不能靠馬上改變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也無法靠拔苗助長的方式扶植起讓資方信任的職業經理人,這個問題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很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