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勇華
素質教育要求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班級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基本組織形式。班級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素質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則是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工作的最大意義在于:正確對待學生,科學地讓每位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從“嚴、細、勤、情、恒”看班主任管理方法
嚴:在班級管理中,常規管理歷來是被重視的,因為它是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對學生嚴格管理,是教師的天職,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必要手段。這里的嚴不是嚴厲,更不是嚴酷、體罰。要嚴而有度,班主任要結合學校、班級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具體、明確、合理的班級制度。
細:班主任工作只有細致入微,才能使班級管理見成效。班主任和學生接觸比較多,要善于細致地觀察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教師只有細心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才能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了解學生的過去和現在,了解學生成長的環境和經常接觸的人和事,了解學生的優缺點和特長,了解學生內心世界。除此以外,班主任還要細心地觀察學生,從中發現問題。
勤:勤是能力,也是方法,更是一種敬業和奉獻精神。班主任要做到四勤,即腦勤、眼勤、腿勤、嘴勤。腦勤——常思考問題,創新管理方法;眼勤——常到班上看看,觀察現象;腿勤——常到班上轉轉,深入同學;嘴勤——常跟學生說說,做好預防。另外還要與家長勤溝通,相互反饋,便于全面了解學生,有利于班級管理,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情:人性化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理念的核心,愛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前提,又是一切成功教育的開始。對學生來說,“被愛”是一種幸福,是產生不畏艱難險阻而奮勇前進的動力。班主任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時時關心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情感上的理解,多給學生情感上的期待。教育學生既要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
恒: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不僅要有耐心,還要有持之以恒的恒心,同時也要把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傳播到學生中去,只有堅持這種“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才能讓自己的班級更優秀。班級管理、學生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去做。科學合理地常規管理,可形成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學環境,持之以恒地培養和訓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善始善終,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則已,一做必做到底,既顯示了制度執行的一貫性,又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力。班級教育管理不能抓一段時間,放松一段時間,貴在“恒心”,堅持日日如是。
二、從“獨立、獨特、獨創”看班主任的育人觀
獨立:追求主體性。主體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在班級管理中,只有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確認,才能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呢?一是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四是培養學生的心理自調能力。可以開展:①心理咨詢 “悄悄話信箱”,利用廣播、手抄報和黑板報開設“心理天地”專欄,對同學們做心理輔導;②開設“成功教育”“挫折教育”主題心理輔導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愉快地接納自己,消除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與障礙,通過心理輔導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獲得良好的心境,提高心理自調能力。
獨特:尊重差異性。學生的差異狀況表現為不同發展方向、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個性特長。班主任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不要把差異簡單地認為是學習成績的好差,要有“綠葉紅花皆春色”的育人思想。一是正確對待“差異”。班主任首先要確立平等的觀念,人人都是班級的主人,人人都充滿著希望。班主任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展示某一方面的獨特優勢,使每個學生都抬起頭走路。作為班主任,對那些犯錯誤的同學,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多一分寬容,耐心疏導,允許他們改正錯誤,在班級管理中要用人所長,力求使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有一份自己擅長的工作。二是呼喚自強的人格。班主任要根據學生個性特點來培養其自強人格,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有的放矢地開展自強人格教育。三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班主任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要以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為目的,形式多樣地開展文藝表演、書畫展、故事會、演講比賽、學科興趣競賽、棋類球類比賽、科技小發明、征文活動、器樂比賽、集郵比賽等,為他們的特長發展提供條件。
獨創:培養創造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走向創新的境界。一是尊重個性,促使學生自主發展。班集體既可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搖籃,也可成為扼殺個性發展的泥潭。班主任要善待學生的個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造力和閃光點,鼓勵學生敢于表現自我,多給學生張揚個性的機會,允許學生標新立異,精心呵護學生的“異想天開”。學生只有得到老師的尊重、支持、賞識時,才會主動地去探索、去創新。二是在班級管理中得到創新的體驗。以班干部培養為主線,鼓勵自主、創新,完善班級管理機制。許多學生渴望通過做小干部獲得表現自己的機會。班級可以建立小干部任職制度。例如,班干部輪換制的實施既增強了學生的信心,又使每一個人珍惜為集體服務機會,大家在競爭中不斷創新;定期的小干部培訓,使學生在實踐中有指導、有準備;以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為目標的管理機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形成人人爭做小主人的良好氛圍。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實踐探索,尊重學生的成功動機,尊重同學們的發散思維;原諒同學們在探索過程中的錯誤;激勵同學們的好奇心,激勵同學們的挑戰意識,激勵同學們的競爭意識。三是開展系列創新活動,啟迪學生的獨創思維。創新實踐活動是少年兒童快樂的天地,是創造的舞臺和成才的搖籃。學生只有在自我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升華之中才能形成體驗,在體驗教育活動中讓學生有所領悟,在體驗中成長,逐步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通過開展體驗教育活動,開展“小創新”活動即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等,打破學生對于創新高不可攀的神秘感,盡管他們的所作所為從眼前看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但這種創造精神、創新品質已在萌發,他們的未來將有更新的創意,未來就有可能出現牛頓、愛因斯坦、諾貝爾、愛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