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貞
摘 要:皮亞杰說:兒童的數概念不是成人能直接教會的。在數學教育中,教師已經逐步認識到數是抽象的概念,掌握它比掌握具體事物的概念困難。引導幼兒建立一個新的數概念,必須積極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從看、聽、做等感知能力和動作能力方面,通過對材料的接觸、擺弄和探索,積累經驗來建構新的概念。
關鍵詞:日常生活;經驗;技巧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利用日常生活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引發對數學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數學概念的經驗。在日常管理中,我們將幼兒的日常用品、學習用品、小椅子統一編上學號,幼兒對自己和別人的學號就跟名字一樣熟悉,每天點名前報數,找一找自己學號的鄰居,從而獲得序數和相鄰數的概念經驗;有的家長很得意自己的孩子很小就能數數了,實際上,教孩子數數,不能滿足于讓孩子像唱順口溜似的唱數1、2、3、4…要讓他真正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和數與數之間的關系。
一、眼看
為數字排排隊的游戲——數量變化的經驗,對數和數量關系的初步理解是兒童早期數學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請幼兒按老師出示的數字,在盒中取出相應數量的小動物,感知數字的實際意義。準備1~10的數卡,引導幼兒給數字寶寶排排隊(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讓幼兒感知量的變化。然后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藏掉幾個數字,讓幼兒觀察哪個數字不見了,加深辨別數字大小的經驗。從手口一致地點數到真正理解數的含義,還有一段距離,活動中多提供幼兒運用數數和運用一一對應的機會,注重概念的理解和不同情境中的實際運用,不僅僅停留在程序性知識(點數)練習上。如數帶魚。重點在巧數。數蛋,重點在推理。數餅干,重點在類概念。數不同的東西方法也會不同,由簡到難,從數數小白兔有幾只到整體的包裝盒里的物品,在活動時注重整合多個方面的知識,比如,量詞的學習、觀察、比較能力的培養等,數數應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引發幼兒對日常生活中數學現象的興趣和思考及運用。
二、耳聽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聽一聽、數一數,重點在于引導幼兒掌握聽數的兩種方法:小班幼兒一邊聽,一邊請小手指幫忙,中班幼兒一邊聽,一邊輕數,說出總數。大班幼兒一邊聽,一邊心里默數,說出總數。有的幼兒在活動中比較膽小、內向,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一直不吭聲;有的孩子即使自己不會的,聽到別人說,自己就跟風,不動腦筋。針對這樣的情況,在課前課后多關注這樣一個小群體,讓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能夠再進步快一些。
三、手動
在教學中,多運用直觀教具,多開展操作活動。這不僅教師要有演示的教具,幼兒人手也要有一套操作材料。如,在幼兒吃餅干時,拿出幾塊餅干擺成一行,讓孩子手口一致地點數,最后讓他(她)說出總數“一共有幾塊餅干”;還可以讓他(她)拿出“2塊”或“3塊”餅干,使他(她)明白“按物取數”。吃飯時,讓幼兒幫助分餐具,每一個碗、一把勺子,可以使幼兒了解“一對一”的對應關系。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玩游戲活動“大灰狼”和“小兔子”的時候,就可以讓幼兒點數“大灰狼”抓到幾只“小兔子”,這就讓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接觸了數的概念,在玩游戲活動“大灰狼”和“小兔子”的時候,就可以讓幼兒點數“大灰狼”抓到幾只“小兔子”,這就讓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接觸了數的概念,幼兒的智慧有時候讓人驚嘆不已!我們要創造條件,創造機會讓孩子操作,讓他們在操作中發展空間思維能力,如,在建構游戲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一些小人、汽車、各種形狀的積木、瓶子、盒子,幼兒用大的、重的盒子墊在房屋底部,圓柱形的瓶子豎起來成為柱子,三角形的積木作為屋頂。幼兒通過對積木分堆(一個與許多個一堆,對“一”這個數學的概念經驗)對數的意義有了初步認識后,可以讓他們接觸一些計算卡片,如“1~10”個數的圓點卡片,或蘋果圖案卡片,或“1~10”的阿拉伯數字卡片,通過實物和卡片相結合的反復練習,讓孩子把實物、圓點卡片和數目字三者結合起來交叉使用,使孩子懂得不同事物都有相同的抽象的數的概念,這樣,孩子就可以熟練地辨認數字,逐漸脫離實物的支持。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數概念,感受生活和游戲中事物的數量關系,進行數的分合和加減計算,并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教師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和嘗試,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創造性思維,從而顯示出有利于幼兒終身發展的思維品質與能力的長遠教育價值。要正確地完成計數任務,幼兒需要具有相應的三方面技能,熟練掌握按順序排列的數詞,能手口一致地點數,說出總數。而熟練掌握數詞,用唱數的方法完成數數任務是先決條件,流利唱數以后才能自如地把數詞應用于物體的對應。
參考文獻:
張群.集體教學中巧用細節[J].山東教育:幼教刊,2006(18).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