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剛
課外閱讀是兒童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在學校里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要發揮社會和家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家長,更應該在孩子閱讀方面加大投資和指導力度。我們要給孩子創建一個優良的讀書場所,讓他們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激發閱讀正能量,讓閱讀伴隨孩子健康而茁壯地成長。
“忠厚傳家遠,詩書濟世長。”作為兒童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是繼承和發展“傳家、濟世”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9年的課外閱讀總量達要到400萬字以上”而這個數字的硬性要求,課堂閱讀是完不成任務的,家長怎樣配合學校來擴大孩子的閱讀量呢?下面就簡單談談作為老師和家長雙重身份的我的一些見解,與大家共勉。
一、激發興趣,讓孩子喜歡閱讀
課間,和同事閑聊“高效課堂”時,總會有一些老師發牢騷:“現在的學生太不注意聽講了,你在上面講,他在下面‘埋頭苦看,看的是教材也就罷了,畢竟孩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學習方式,可是走近他們卻發現他們看的并不是所講的教材章節,而是課外書——卡通漫畫、童話之類的,這樣談何“課堂高效”呢?”的確,這部分孩子對于老師的講解缺乏一定的興趣,對枯燥乏味的教材失去了熱情,而從課外讀物中找到了快樂,正所謂“讀書的快樂表現為讀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我們反過來想一下,課外讀物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興趣、興趣、還是興趣。所以,我們何不抓住兒童的這一心理,在讀書上面做做文章呢?在家中,我根據孩子的閱讀特點,特意在書架上添置了許多孩子喜歡讀的課外讀物。每當孩子放學回來不想寫作業時,我就拿出一本他喜歡的課外書(或者一份報紙、雜志),劃定好章節(篇目)讓他來讀,等寫完作業之后,再讓他讀另外的章節(篇目)。時間久了,孩子被書(報刊雜志)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想一睹為快、一氣呵成、過足讀癮。于是,他放學回來之后,總是先把家庭作業完成,然后沉浸在報刊中,遨游在書海中……我因勢利導,盡量滿足他的要求。這樣,孩子就有了讀書的欲望,興趣被激發起來,做到了讀書學習兩不誤,我何樂而不為呢?
二、培養習慣,讓孩子愛上閱讀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輝煌。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為此,我從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入手,讓孩子逐漸愛上閱讀,養成以下閱讀習慣。
1.定時。要給孩子制定并執行嚴格的守時閱讀制度。以保證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以便更好地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孩子養成了按時休息的良好習慣,學習和生活都有了規律,對他們的身心成長和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2.定量。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以及讓他有始終飽滿的閱讀狀態,我和孩子約定:周一至周五每天的閱讀量不超過四千字,節假日每天不超過一萬字。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規定字數,我便和孩子一起討論孩子的閱讀內容,做到讀思結合、讀議結合。
3.定范圍。周一至周五讀哪些類型的書報,節假日讀什么書籍,我都給孩子劃定了一定的范圍。到了那個時間段孩子就自覺地讀那個時間段該讀的書,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其他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陶冶情操,讓孩子享受閱讀
老子曰:“既要為人己欲有,既要與人幾欲多”。這句話的意思是,既然要做一個人,就應該具備最起碼兒的道德規范,如,愛國、愛家、愛父母、上敬下和、與人為善、不見利忘義、不損公肥私、助人為樂、樂善好施。既要與人己愈多,即既然要做人就做好人。即要和別人比,就要比你好,比你強,你有,我有,你沒有,我還有,以我之長克你之短。每當孩子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后,我都要拿老子的這句話開導他,并且結合文本的內容,深刻剖析其思想內涵,教育孩子。讓他在理解的基礎上,既讀好了書,又做好了人。日子久了,孩子讀書的標準也就自然而然地有所提升,不光讀文字,而且文字背后的道德情操也就了然于胸,心靈也在熏陶中純凈而清遠。我們不難看出:是閱讀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孩子又在情操的陶冶中享受著閱讀。
四、及時評價,激發孩子正能量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及時地對孩子的閱讀行為和結果進行評價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本著“汲取精華、棄其糟粕”的閱讀原則,指導孩子閱讀,及時地給予評價,激起孩子的正能量,正如新課標所說的那樣:“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不斷加深理解和體驗,并獲得思想啟迪。”因此,每當孩子閱讀之后,我都會不失時機地鼓勵孩子:“你今天讀書收獲匪淺,不但按時完成了讀書任務,而且你也從書中學會了不少有價值的東西,在你人生的調色板上又涂上了艷麗的一筆……”
總之,閱讀是長久的事情,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重視起來。給孩子創建一個優良的讀書環境。讓孩子有濃厚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及時地給予正確的評價,激發他們的閱讀正能量,讓閱讀伴隨孩子健康而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張桂薈.小學低年級圖畫中閱讀指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誗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