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慧
摘 要:語文教學應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倡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組織教學、課堂表演和教師的精講點撥三個方面講求閱讀教學的藝術性。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學習;藝術性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體驗,就必須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倡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講求閱讀教學的藝術性。
一、組織教學的藝術性
現代語文教育要求教師圍繞學生的個性營造一種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讓語文學習在師生的對話、交流中進入真情相融的境界。這就要求教學的組織工作要有藝術性,語文的組織教學需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前預設能力、課中組織能力、課后反思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還應根據學情實際、教學內容運用好教育機制,要特別關注學生在閱讀時的注意力、情緒、態度等,要及時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給予恰當的評價、激勵和引導,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使學生樂學、好學。
二、課堂表演的藝術性
指導學生把握文本進行廣度思考,一般應在了解全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加強對重點句段、精妙之處的理解。小語教材中部分課文故事性強,適合進行課本劇表演,教師可以借助這個點來幫助學生理解深化。如《景陽岡》一課,在教學“武松打虎”這個環節,我讓學生抓住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和武松的“三閃”等動作進行課本劇表演。學生興趣高漲并投入表演,把老虎的兇猛和武松的機智、英雄無畏之舉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見,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給學生表演的機會,學生就更容易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
三、精講點撥的藝術性
閱讀教學中的點撥也是一門學問,小學生隨時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為其“指點迷津”。那么,教師點“金”的手指應該指向哪里呢?我認為,課堂上即使教師講授的內容少而精,也要講究點撥的分寸與藝術,不能一下子都講給學生,也不能全部甩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開始前要心中有數,在學習過程中要“見風使舵”,善于點撥。教師要從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出發,運用多種手段,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啟發誘導,開拓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加之教師適時地點撥、提示,會使閱讀教學更具啟發性,這樣才能“講得好”,從而真正達到提升語文素養、培養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孔祥武.淺談語文教學語言的藝術[J].學園:教育科研,2010(16).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