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民
摘 要: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多元評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效,以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潛能。
關鍵詞:數學;興趣;方式;評價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標準和教材,轉變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潛能。
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欲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通過預設的導入、課前游戲、智力競猜、視頻質疑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中來。在教學《統計》一課時,我抓住小學生都喜歡小動物這個特點,讓學生從最喜歡的小動物入手,通過圖片引入讓學生自選動物,并統計班內喜歡小白兔、小花貓、小花狗的學生人數,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調查、去發現、去統計,學生在活動中激起了探究的濃厚興趣,從而將學生自然地引入新知識學習中。
二、選擇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要實現轉變,選取的學習方式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要成為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在《統計》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去參加統計,完成統計圖,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合作、調查、統計、繪制、表達、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探究過程,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獲得了情感體驗。
三、注重評價的多元化
在教學中倡導使用多元評價,要充分體現評價的民主性,不但要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定,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度和情感體驗,還要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更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在教學中,我一般采取學生自評、小組評、教師評進行綜合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自我成長、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從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形成良好的數學技能。
只要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堅持以學為主,強化數學意識,為學生的發展而教,就能使課堂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王偉.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37).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