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雷修
當前教育實行了新課程改革,作為基礎學科的思想品德課,依據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及教學觀念、教學思想上都有了嶄新的變化。作為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明確任務、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之中。在教學中應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思想品德課更高效。
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會有這樣的看法:它有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卻要分析出深刻的道理,枯燥難懂,所以,很多學生覺得思想品德課難學,沒意思,成績差也就不足為怪了。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我深感痛心,在不斷實踐中探索思考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課,經過多年整理,總結如下:
一、思想品德課要生活化
葉圣陶先生說:“品德教育重在實做,不在于能說會道。”學習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就要將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生活學習經驗的基礎之上,讓他們先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然后在課堂前進行了解,課上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構建課程,盡量組織適合學生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比如,在教學“學生走進新的學習生活中”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自己說說自己剛到學校時的感受,對待新的生活、新的集體、新的同學,你是怎樣想的。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發言,學生興致勃勃,各抒己見,從學校、老師、學生等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也表達出自己與過去的不一樣,此時得出結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學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說服力。通過課堂授課方式的調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政治課自然受歡迎了。
二、思想品德課要趣味化
通俗有趣的故事是學生喜歡的,寓言故事常常寓意深刻,給人啟迪,令人深思,把這些故事運用于我們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奧的道理。比如在學習“獨具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知識點時,首先給學生播放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影片和現在少數民族生活的影片并設問: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課文,再請學生回答,最后總結出原因。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該知識點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且擴大了知識面,做到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
實踐證明,在思想品德課堂引用寓言故事、幽默笑話,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的熱情,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思想品德課要現代化
隨著網絡遠程教學的迅猛發展,教師只是講講、寫寫,學生只是聽聽、記記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學生認識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知識面越來越廣,過去教學中的“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渴望,而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媒體已走入課堂,廣泛用于教學中。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諸如視頻、圖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動畫、圖像、立體聲融合起來,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講“感受大自然之美”這一課時,播放電視紀錄片,讓學生欣賞草原美景的空曠,沙漠戈壁的荒涼,草原沙漠化的加劇,牧區經濟的騰飛,牧民的抱怨與無奈的畫面,再讓學生聆聽歌曲《美麗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結合畫面的內容,充滿激情地向學生講述我國江山美麗、國家富饒,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感性上認識大自然的美麗和保護大自然的使命感。這樣輕松自然地把理論轉化為認知,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境界。
多年實踐證明,大膽改革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