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強
新課改不斷深入發展,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生的閱讀量不僅要達到一定的水平,還要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在語文教學方面要改變傳統拘泥于課本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和閱讀教學的內容構建開放性課堂,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一、情境激趣,提高閱讀興趣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是教學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注意精心設計,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新課導入環節應當簡潔、新穎、巧妙,做到課伊始,就能迅速抓住學生的眼球,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學生實際和文本特點設計導入,避免在導入環節上花哨而不實際。在學生接觸課文后,緊抓關鍵詞、重點段,以及特定的背景等巧妙準確地設置問題,并適當地安排互動學習環節,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時播放歌曲《我愛你,中國》,通過學習演唱這首歌,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入到課文的學習;又如《負荊請罪》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負荊請罪”的場景,讓學生來扮演廉頗和藺相如,通過生動的請罪場景,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對于廉頗為什么要負荊請罪的好奇,由此引出課文講述廉頗向藺相如請罪的前因后果,分析兩位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導學生要深明大義,像藺相如一樣不斤斤計較。總之,調查發現,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體悟課文的內容,從而理解課文的內涵。
二、讀寫結合,發展閱讀思維
閱讀和習作,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在閱讀過程中學到的典型句子、好的詞,以及所進行的體驗和感悟,往往有助于提高習作能力,而大量的閱讀積累下來的素材則是順利進行習作的保證。簡單地說,閱讀是習作的基礎,習作則是在閱讀體驗的基礎上的一種延伸與表現。鑒于閱讀和寫作的緊密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讀寫結合,可以讓學生抄寫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寫一寫課文閱讀后的感想和體驗,并對閱讀過的課文進行評價等。通過以上方式來深化學生的閱讀,強化學生抒發自身感受和體驗的能力。此外讀寫結合的方式還有助于激發學生深入閱讀的欲望,引起其對于課文內容和情感的共鳴,為學生的發散思維提供發展空間。例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可先是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作者對草原的喜愛之情,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等,然后再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對課文進行賞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種開放式的設計易于激起學生的興趣,他們各顯神通,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了賞讀:有的從評價課文內容和分析文章表現手法的角度展現了自己的思考成果,有的用做記號和寫批注的方式寫下自己的閱讀體會;有的通讀了整篇課文再來談自己的閱讀心得;還有的則是通過品讀課文片段,如有關風景的描寫等體會文章的表現手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對口語表達能力和習作能力進行了鍛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網絡資源,拓寬閱讀渠道
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投入使教學設備得到更新,教學途徑也更加多樣化。現在人們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途徑很多來源于網絡,便捷的電子設備,使閱讀更加方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地利用網絡,從網絡豐富的資源中獲取對自己有用的閱讀材料,在閱讀中受到啟發、學到方法。例如,教學《埃及的金字塔》,教師首先應提出預習要求,讓學生結合課文通過網絡搜集有關埃及金字塔的信息,如金字塔的建造原因、構造原理、相關的未解之謎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上課時與教師、同學進行討論、分享,在教材文本之外更加深入、全面地去了解和感受這一偉大古建筑的神奇。這不僅有助于鍛煉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也有效強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除此之外,互聯網的交流溝通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可以指導學生在一些讀書網站上下載電子書、教輔資料等。電子時代下獨有的便捷、高效閱讀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而同時,在這個平臺上學生還能夠達到和別人交流閱讀體驗的目的,他們通過在各自喜歡的論壇中注冊賬號,與書友們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學習經驗等,在與他人的交流討論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進而豐富自己的閱讀情感和認知,達到提升閱讀能力的最終目的。這樣通過開展網絡閱讀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加強課外閱讀,豐富閱讀內容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一至六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145萬字以上。要達到這一要求,需要多管齊下。教師在課外閱讀書目的選擇上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書籍。比如,可以開展優秀書目推介會、好書交流會等活動,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教師還要善于利用教學課文的內容進行拓展。例如,在學習《石灰吟》時,引導學生閱讀《詠煤炭》的相關內容;學習《如夢令》時,引導學生閱讀李清照更多的作品;學習《示兒》時,引導學生閱讀陸游的相關詩作,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還可以利用特定的節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在3月份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雷鋒日記》等相關書籍;在5月份針對母親節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描寫母親和感恩方面的書籍。此外,可以通過讀書活動交流閱讀成果,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如開展書香班級、書香校園活動,組織學生寫讀書心得,舉行美文演講比賽,讀書征文等。班級還可以根據班級實際,設立讀書角、讀書專欄,刊登學生優秀的閱讀心得和閱讀隨筆、優秀的課外閱讀文章等。努力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把閱讀當作每天必做的事,保證閱讀量,不斷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開展閱讀的方法和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利用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利用網絡平臺拓寬學生閱讀材料的來源、利用課文內容延伸出更多的課外閱讀等,這一切都使閱讀教學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抓住現代科學技術,利用科技加強學生的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霞浦縣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