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園羅 夏 強
(浙江大學 本科生院,浙江 杭州 310058)
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建設研究
——以浙江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拓展建設項目為例
樂園羅 夏 強
(浙江大學 本科生院,浙江 杭州 310058)
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衡量高校教學水平的重要環節。浙江大學于2014年啟動了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拓展建設項目。本文介紹了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研究的背景,并以浙江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拓展建設項目為例,總結分析了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研究和實踐經驗,并指出了進一步完善的方向。
教學質量;總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大學教育
課堂教學是大學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著高校的聲譽和人才培養的質量,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環節。國際上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有著悠久的歷史,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起教學管理部門通過征求學生的意見鑒定教學質量;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部分高校采用網絡平臺開展學生評價課程教學質量工作,系統收集學生對于教學質量的評價信息。國內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運用書面化的學生評價表鑒定和促進教學質量。21世紀初國內外高校基本上建立了網絡化的學生評教系統,對提升教學質量起到一定促進作用。[1]
但是國內絕大部分高校實施的是教學后期進行的總結性單方面“學評教”形式。這種做法在評價體系設計及具體操作上還存在諸多問題[2][3][4][5],主要表現為:①評價結果與評價目標達成度較差。目前采用以結果評價為導向的評價,使得教師無法真實感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評價達不到“以評促改”的目的,教師的排斥情緒較為普遍。②評價指標科學性有待完善。不同類型(如通識課程、大類課程、院系專業課程等)、不同門類、不同規模的課程評價指標相同,不能科學地反映具體教學效果及特點。③評價方式不盡合理。學生評價反饋信息的周期長,在一個學期結束以后各級管理部門和教師才能得到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和反饋的信息,有關的評價、監控的信息對于改進教學工作明顯滯后;缺乏“教”“學”互動、雙向反饋。④良性評價氛圍沒有形成。學生對評價的意義不是十分了解,學生參評的積極性、責任意識和認真程度不理想,打分隨意,使得評價結果不能真實反應教學實際。
實時評價能夠克服終極性“學評教”的上述諸多不足,國內外已有部分高校嘗試采用[6][7][8]。但各高校因校情不同,其評價指標和程序代碼差異較大。浙江大學有自身顯著的特色,我們認為有必要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建立課堂教學評價全方位指標體系,構建與現代教育信息化前沿技術相協調的本科課堂教學評價網絡平臺,從而為科學地引領高校教師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發揮導向作用。
(一)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方案設計思路
1.清晰定位。課堂教學評價目的是“以評促改”,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達到管理和導向的目標。通過評價數據和提供的橫縱向比較,讓任課教師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2.選擇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課堂教學評價方案分為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和課程質量評價兩部分,其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又分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種方式進行。
總結性評價用于對任課教師、課程做出評定。非試點院系由本科生院組織實施;試點院系由院系組織實施,對涉及兩個或者多個院系的同類課程由本科生院協調、組織實施。
過程性評價不作為界定性評價,只用于幫助任課教師了解學生的教學體驗,為有效地改進教學提供信息支持。過程性評價由任課教師與基礎教學組織或者所屬院系協商,根據其教學模式等情況自主確定實施。
3.強化院系對評價過程的參與度。起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相關文件、文檔(如《本科教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管理系統需求文檔》《本科教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施辦法》)時充分征求院系意見;鼓勵試點院系組織本院系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相關管理人員等進行討論,提出反映其自身特點的替代性評價方案。
(二)網絡平臺建設目標
學校會同試點院系擬定《浙江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管理系統需求文檔》,以此為學校相關部門對外進行招標的依據,中標公司按文檔要求進行平臺建設。
該文檔主要內容包括:
1.支持設備。該系統應具備常規PC瀏覽器登錄、評價、查詢等操作功能,還應支持主流的移動設備(基于Android、IOS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2.評價方式。系統應滿足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種評價方式。
3.指標的管理。指標可分為總體指標、通用指標(各類課程均適用)和專用指標。指標庫應具備指標分類的調整性和可擴展性。學校管理人員、院系管理人員等不同身份的人應擁有不同的對當學期的評價指標的操作等權限。
4.統計與分析功能。系統能提供表格、餅圖、曲線圖等展現形式。不同的展現形式使用在不同的展現場景。系統除提供默認的展示結果外,還應提供靈活的、可自定義查詢條件的功能,查詢統計人員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查詢條件進行數據查詢,查詢結果可導出,導出時可根據實際需要自定義導出字段,生成多種數據報表。對教學班課程、任課教師評價指標總體情況、各維度情況、各分項指標情況能夠進行橫向(與同時期的其他課程、其他任課教師評價對照)和縱向(與以往評價對照)比較,并針對不同的終端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以直觀、清晰、恰當的形式展示。
5.其他輔助功能。本系統還應具備定點短信推送、郵件發送等功能。在統計分析中,樣本的采集量也會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為了采集到盡可能多的樣本量,本系統應具有在第一時間將學生評價通告發送給學生的功能,并且能根據學生的反饋與否,在評價期間發送提醒通知,提高參評率。
(一)建立與完善本科課堂教學評價全方位指標體系
課堂教學評價包括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方面。
1.總結性評價指標
總結性評價主要是對課程、任課教師進行評價,指標包括學生對課程、任課教師評價指標,專家對課程、任課教師評價指標和同行對課程、任課教師評價指標。我們按照圖1所示基本過程和步驟召集專家、院系教學管理者及師生進行討論,取得共識。

圖1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基本過程和步驟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十余次討論,基本確定了評價指標。學生對課程、對教師評價方面,評價指標相對宏觀,評價條目數量相對較少(四個維度的計分指標,推薦度、滿意度等非計分指標和主觀評價內容),主要是考慮到學生每學期選課較多,要評價的課程及教師眾多。表1是學生對課程、對教師總結性評價推薦指標列表。

表1 學生對課程、對教師總結性評價推薦指標
相對于學生評價指標而言,專家及同行評價指標既包括宏觀層面,又包括微觀層面。指標在條目數量上也更為豐富,并按課程類別的差異(如理論講授課、討論課、實驗課、體育課、音樂課、語言類課程等)設置不完全相同的評價指標。
學校鼓勵試點院系參照評價指標推薦表,對總結性評價指標進行增減,對計分指標設置不同權重,或者提出替代性評價方案,組織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相關管理人員等進行討論,確定后在本院系公布,學校備案。
2.過程性評價指標
本科生院構建評價指標庫,具體指標以美國Courseval資料(600余項評價條目)為基礎,并收集國內外高校評價指標進行持續性補充。各指標按教學組織、個人交流、教學技術、教學效果等維度進行歸位,即每一具體指標歸屬于特定維度,每一維度包含若干具體指標。
教學過程性評價指標及各指標權重由任課教師根據有關不同因素參照指標庫,與基層教學組織或者所屬院系協商確定,以“探求教師某些特殊方面和特殊興趣可能呈現的教學規律”[9][10]。確定后報院系備案、學校備查。
(二)網絡平臺開發
浙江大學相關部門邀請多家有意愿的網絡技術公司就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網絡平臺建設進行商討及方案展示,最終選定連續數年撰寫、發表“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的麥可思數據(北京)有限公司(簡稱“麥可思”)開發建設。2014年6月起,麥可思組織專門技術隊伍按《浙江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管理系統需求文檔》要求進行網絡平臺開發。
該平臺為云平臺,使用模塊化和接口的設計模式,并與學校現有教務等業務系統交互。云平臺采用html5及相關移動開發技術,插件模式設計,實現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完成評課功能,數據格式采用標準的XML格式。參評師生通過學校統一身份認證接入、短信發送平臺接入、教務系統接入、數據中心(學生、教師信息)接入等多種方式進行信息系統的接入。相關管理人員(校級、院級)能夠對評價結果,包括最近一學期的評價結果(當前評價結果)和歷年評價結果,進行自定義操作,通過表格、圖形等方式進行展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系統具備評價結果自動推送功能。學期末評價結束時,總結性評價結果將及時自動發送至任課教師、院系主管教學的領導、院系學科負責人以及校級相關領導。例如,發送至校級領導的結果為全校性報告(簡報),其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如評價的教學班數、教師數、參評學生人次數等;全校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幾個單項指標(如評價的四個具體維度、推薦度、難度等)的雷達圖,四個維度合計分值的中位數,第15%分位、第85%分位值,各維度單項分值中位數,第15%分位、第85%分位值;全校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幾個單項指標(如評價的四個具體維度、推薦度、難度等)的雷達圖,四個維度合計分值的中位數,第15%分位、第85%分位值,各維度單項分值的中位數,第15%分位、第85%分位值;各類課程(課程類別具體到二級分類)、各院系橫向比較(以雷達圖、復合柱狀圖、復合表等形式呈現)。
初步完成上述指標體系和評價系統平臺建設后,我們于2014—2015學年春夏學期,選擇了基礎醫學系和光電系進行試點。學生及教師使用無線網絡設備終端(如平板電腦)進行操作——師生也可以使用自身的手機作為無線網絡設備終端,過程性評價期間(即該課程課堂授課期間),學生可以隨時進行評價,教師即時得知學生評價情況(匿名),并可以即時反饋,學生得知反饋信息。非授課期間,學生及教師則按傳統方式多種入口登錄評價系統進行相應評價操作,可評價的時間段由授權的相應教學管理人員設置。總結性評價開放時間為每學期(每學年4學期)考試前兩周。
測試情況表明,學生及教師對該系統評價指標的合理性及網絡平臺(程序)的易用性基本認可,同時認為該做法有利于增進師生交互、融洽師生關系,促進教與學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測試過程中對該系統評價指標及程序不當之處也進行了反饋。
由于研究時間的限制,還有許多方面有待后續研究進一步完善。如評價指標方面需要進一步擴展,除學生、專家、同行對課程、教師的評價外,還應包括教師對學生評價,專家、同行對學生評價等評價指標,并對這些指標進行效度和信度分析。評價平臺(程序)方面,應該更加智能,實現空間與時間精確定位,即某教學班授課期間,學生在其所屬授課教室以外區域則不能激活與登錄,以便在技術上克服缺課學生進行不當評價。應用方面,實施范圍應擴大至各院系各類課程教學班,與傳統終極性評價進行比較,充分收集各類反饋信息,再次組織專家、學生、任課教師、管理人員等座談,對該系統進行修改完善,最后形成文件,發布實施。
[1]裴娣娜.論我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觀的重要轉換[J].教育研究,2008,(1):17-22,29.
[2]曹春麗,文志誠,賀紅香.高校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4,(2):58-60.
[3]蔡紅梅,許曉東.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77-180.
[4]李長熙,張偉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信度和效度實證研究——以山東科技大學為例[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92-96.
[5]王啟芳.論網絡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平臺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92-93.
[6] DYE A,SOLSTAD B E,K’ODINGO J A.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 [DB/OL].http://www.dye.no/articles/ a_glance_at_the_future/index.html,2015-11-18.
[7]于恩林,孔祥東,傅萬堂,等.實時全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1):55-57.
[8]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DB/OL].http://www.ed.gov/sites/default/files/netp2010.pdf,2015-01-26.
[9]劉玉山.中加大學學生評教指標體系差異分析——基于南京X大學與曼尼托巴大學的比較[J].復旦教育論壇,2014,(2):41-46,60.
[10]樂園羅,朱益民,張揚,等.高校教師崗位分類管理的價值認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59-64.
(責任編輯 孫震華)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University—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Zhejiang University
LE Yuanluo,XIA Qiang
(Undergraduate Schoo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China 310058)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measuring university teaching level.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was started in Zhejiang University in 2014.Tak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Zhe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y,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y,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improvement.
teaching quality;summative evaluation;process evaluation;university education
G4
A
2096-0069(2015)06-0008-05
2015-11-03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5年度研究課題“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拓展建設與試點”(課題編號:2015SCG223)。
樂園羅(1966— ),男,江西東鄉人,浙江大學本科生院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夏強(1961— ),男,浙江蕭山人,浙江大學本科生院教學研究處處長,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