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山西大同大學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的現狀研究
——以山西大同大學團委為例
李紅梅
山西大同大學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深刻影響著高校共青團組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以山西大同大學團委為個案,對新媒體技術下團組織開展思想引領工作主要指標的頻數分布狀況作了問卷調查與定量分析,結果顯示其現狀處于中等良好水平,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新媒體;高校共青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
如何充分的運用現代技術的手段通過“沉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積極地作用于大學生思想道德、社會價值觀的培養,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勢必成為新媒體時代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項緊迫而現實的問題,而隨著信息傳播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變革,也必然會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工作載體和平臺。
共青團組織作為是高校一支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團體,把握時代特征來展開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進其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針對新媒體技術下共青團對大學生價值觀培養現狀進行全面研究,通過文獻與專家訪談構建了新媒體環境下的共青團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的指標體系,根據該指標體系制作問卷調查選擇山西大同大學不同年級的學生實施調查,并分析了在主體、客體、媒介以及環境四個主要指標的教育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新媒體環境下的教育現狀處于中等良好水平,主體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同時為后續完善新媒體環境下的共青團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創新模式奠定堅實的研究基礎。
通過文獻研究法以及專家訪談研究方法,把握新媒體時代特征完成共青團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要素調查指標體系,再制作問卷調查后針對山西大同大學的不同年級學生實施了問卷調查,根據結果對數據進行分析后更準確根據新媒體下的共青團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同時為進一步完善新媒體下的共青團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指導。
(一)新媒體技術與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結合分析
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共青團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包括主體、客體、中介和環境等四個基本要素分析[1]。第一,教育主體可以理解為教育工作者,即各級共青團組織的教育工作者;結合現代新媒體技術下教育工作者主體分析與現在媒體技術相關的問題是需要調查共青團組織成員對新媒體技術素養的能力指標;這一指標直接影響到共青團對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形成的教育的施教能力,正如文獻[2]中提出的鄧小平同志指出的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育者,共青團作為大學生的這一教育引領者是最為重要的角色。第二,對于共青團教育的客體這一要素的分析是同樣重要的,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對象——高校學生,結合新媒體因素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要素需要考慮高校學生的媒體素養、對新媒體興趣程度、對新媒體參與時間等因素。第三,相比前兩者共青團在教育過程的中介與現代新媒體技術的關聯度更為密切,因為這一部分體現的是教育主體作用于客體的過程,主要包括了教育的呈現內容、形式、實現途徑以及采用的方法。因此,結合現代媒體新技術的特征,可以關注思想教育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新媒體信息傳播平臺的情況,可以從新媒體技術下的思想教育資源設計、傳播方式種類、信息維護更新情況等情況。第四,共青團隊施教教育大環境的營造,與現代媒體技術要素結合考慮需要關注社會媒體技術發展狀況,直接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速度。
(二)指標體系以及問卷設計
在嚴格遵守教育評價學理論基礎之上結合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與現代新媒體技術特征通過科學分析以及專家研究制定指標體系,反復推敲制定完成了新媒體技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現在調查問卷設計[3],圍繞主體、客體、中介以及環境四個一級指標進行問卷的設計10個題目
(三)問卷調查實施、統計與分析
根據嚴格遵循了教育統計學研究方法實施了新媒體的共青團對大學生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問卷調查與定量分析。首先,選擇山西大同大學的大一、大二、大三學生作為調查樣本,發放問卷298,回收298問卷,有效率為100%,此調查實施有效。針對調查問卷結果回收后的有效問卷進行量值轉化、整理獲得的有效數據錄取到進行變量定量的統計,方法是將量表式的問卷答案的差、中、良、優四個數值轉換成1、2、3、4進行統計,選擇了頻數分布的統計結果,它反應了新媒體技術下的共青團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中差總體分布情況,即可以定量的表現出新媒體下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統計結果如下圖1所示。對于共青團組織者的新媒體技術素養這一指標來說的頻數分布為15、23、43和19;共青團引導對象新媒體技術素養頻數分布為18、30、45、7;共青團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新媒體中介頻數分布為25、30、35、10;共青團組織的施教新媒體環境頻數分布為20、36、38、6;整體橫向看來學生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狀基本處于比較適中的分布,但是仍不足50%的學生處于良好狀態,各個指標的優秀率仍然不高,還有接近40%左右的學生處于中等和較差的水平,統計結果宏觀來看該高校的新媒體環境下的共青團對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培養現狀處于比較好的狀態,但是也有40%左右的調查對象結果處于中等以及較差水平。
為更準確的掌握統計現狀以及全面掌握影響因素,統計后應用訪談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新媒體下的共青團各級組組織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現狀原因調查分析,這樣可以為新媒體下的共青團組織為新一輪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疇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進行完善培養計劃。訪談的對象從影響因素的四個指標入手,分別選擇了參與培養的各級共青團組織負責人以及工作成員、大學生以及教學管理負責人這幾個方面,從主體、客體、中介和環境等四個基本要素作了科學分許,結果如下:
第一,調查對象選擇開展共青團組織者參與者以及管理者,針對施教者新媒體技術素養(TT)這一主體指標統計結果為中等的為23%、良好率為43%調查結果分析可以看出共青團教育工作者中大多數對現代新媒體具有濃厚的興趣、其中15%處于較差水平的原因是由于個別基層共青團組織的執行力存在拖延情緒等問題,因此,新媒體環境下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過程中共青團組織作為一個重要的施教主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一團體的大部分成員均具有濃厚的自我信息素養,同時還具備最先進的思想道德覺悟,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不可限量的作用,但也存在個別共青團組織對于新媒體技術資源的開發能力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新媒體中的資源開發中涉及到較多的信息技術、手機移動技術資源相關技術,相對來說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這方面能力以及熟練程度有待于提高。
第二,共青團引導對象新媒體技術素養(ST)這一客體指標統計結果中等、較差水平顯著與主體整體水平,優秀率也低于主體水平,其中良好率占43%,這樣針對其二級調查指標進行訪談結果顯示:對新媒體中的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較好,但是具體的形式不是十分的了解,這個與實施的現狀有直接相關性,結合實施中介以及環境兩個因素之共青團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新媒體中介頻數與共青團組織的施教新媒體環境頻數分布統計結果,其中媒體的種類計算機網絡平臺、手機移動客戶端、ipad等媒體設備種類繁多、但是呈現的內容還不夠豐富、大多數處于更新不及時的狀態、還有整體共享平臺設置不夠充分;在最后一個教育大環境調查結果分析目前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這一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比較重視,整體環境良好,但是對于不足的原因調查為目前新媒體的硬件設備陳舊,需要進一步維護以及部分設備的更新,更充分的利用新媒體設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提高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山西大同大學共青團組織針對新時代下共青團思想引領現狀,應用文獻法、訪談法、社會統計與定量分析法完成了關于現階段新媒體下的共青團組織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現狀研究,明確了其主體、客體、媒介以及環境四個主要指標的頻數分布狀況,統計結果發現: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目前山西大學大學共青團組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培養處于中等良好水平;通過訪談后得出結論在后續的研究中如何進一步發揮共青團在新媒體環境下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思想引領作用,把握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術媒介來營造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包括網絡信息技術手段、手機移動客戶端資源共享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等多種媒介,同時統籌資源、合理設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培養的系列培養方案,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這一先進的最具有生命力的一支思想教育團體的重要作用,為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氛圍的營造為提高主體以及客體的積極主觀能動性而創造良好的環境,充分促進其共青團引導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1]張耀燦,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3]金娣.教育評價與測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07-121
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引領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實踐與探索》項目編號:2014SZ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