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手術室 山西運城 044000)
手術室護理面臨的潛在風險及應對措施
李佳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院手術室 山西運城 044000)
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面臨的潛在風險及應對措施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類手術患者102例為觀察對象,依據臨床護理措施的差異分為觀察組(綜合風險管理組)和對照組(常規手術室護理組)各52例,對比分析兩組間臨床效果差異,探討手術室潛在風險及管理意義。結果:綜合風險管理組的手術患者在差錯率、治愈率、并發癥、患者滿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手術室綜合風險護理有利于手術完整成功進行,保證患者安全,降低意外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
手術室護理;潛在風險;應對措施
手術室是為病人施行手術治療、診斷以及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場所,隨著各類慢性疾病的增多,加之交通工具的發達,各類心腦血管以及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因而相應采取手術治療的患者也隨之增長。手術室相關護理質量的高低與手術完整性、成功性密切關聯,并對患者愈后起重要作用。手術中的風險因素是開展手術護理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1],為減少風險隱患帶來的錯誤,近年來我院手術室人員對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總結,并在實踐中為患者提供主動、優質的護理服務,將風險管理理論的核心觀念、設計思路和操作方法納入手術室護理環節中,規避手術風險,滿足患者各項基本需要,并把護理程序規范化地運用到臨床手術護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好此實踐措施的體會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類手術患者102例為觀察對象,其中觀察組(綜合風險管理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齡34~68歲,平均51歲;手術類型中,婦科手術18例,骨科手術18例,消化道手術12例,其它4例;對照組(常規手術室護理組)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38~68歲,平均53歲;手術類型中,婦科手術20例,骨科手術16例,消化道手術11例,其它5例。兩組從年齡、性別、手術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不大(P>0.05),具可比性。
1.2 臨床概述手術室是臨床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施行手術治療、診斷以及搶救危重病人的責任,風險是伴隨手術實施可能出現的隱患,手術過程中潛在著各種各樣的臨床風險,極易出現一些意外傷害事故,給患者和醫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對手術預后有著重要影響。按照當前手術風險管理科學理論,在臨床手術配合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可以使患者安全度過手術實施期,將各種潛在風險轉移或最小化。手術室開展護理風險管理,是當今手術室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方法[2]。
1.3 手術室護理風險我們將以往手術前后存在的風險進行總結歸納,具體如下:1.3.1客觀風險隨著手術患者的增多,手術量逐年增加,手術難度和程度日益復雜,而同時護理人員相對不足帶來手術操作風險,一些手術新儀器的使用也存在著風險隱患。同時,手術室護理人員經常暴露于多種職業危害中,每天接觸大量有害因素如細菌、病毒、X射線、監護儀、電刀,接觸血液、分泌物等都是隱患的存在因素1.3.2主觀風險一些風險制度落實不到位,造成護理安全隱患。由于主觀意識上風險觀念不強,如未認真核對病人床號、姓名、手術名稱等而接錯病人,或錯放室間,對一些手術患者如老年病人、昏迷、危重病人未能正確施行壓束和保護,導致風險錯誤發生。未認真核對用錯藥物,器械、敷料、縫針等清點有誤,加上手術器械消毒不嚴都有可能導致病人術后感染,引起嚴重后果。
1.4 方法
1.4.1 對照組進行常規手術室護理,主要包括加強基礎護理、密切觀察術中病情變化,進行相應術后護理(具體略)
1.4.2 觀察組進行綜合風險管理,具體為:
1.4.2.1 基礎措施增強法律知識學習以及風險意識,嚴格執行《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反復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技術操作常規》、《消毒技術規范》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進行責任化風險管理,對手術物品、器械、器材的準備,及藥品及急救藥品的管理等做到責任化管理。加強業務學習、培訓,提高手術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嚴格手術室查對制度,防止接錯患者、擺錯體位、輸錯血、用錯藥。嚴格規范手術護理記錄單的書寫,避免護理風險,書寫手術護理記錄時項目填寫齊全,術語要規范,資料不能丟失、涂改、偽造或銷毀。
1.4.2.2 手術相關風險護理最大限度降低手術風險,做好應急突發事件準備,合理安排人員在崗,搶救設備、急救物品藥品充足完好處于應急狀態。術前檢查物品是否齊全,術后及時補充,保證患者手術中使用的安全性。術前加強患者的營養,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適當講解手術配合及術后注意事項,做好術前指導。術中規范儀器的使用,防止操作中風險的發生,日常要求人人熟練掌握設備的使用和操作,電刀使用防止移位及灼傷患者,術中準確記錄,加強術中規范化護理配合,開展細微溫馨護理服務,做好保暖工作,術中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注意心電監護,術畢蘇醒期應妥善束縛病人,防止發生墜床,引流管、靜脈留置針脫落等意外情況。術后保證管道在位通暢,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根據病情觀察患者進食后的反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按需要給予翻身、拍背、協助排痰,加強巡視壓瘡高危患者。
1.4.2.3 其它措施檢查、評估潛在風險,督促落實控制措施,保護手術護理人員自身安全,防止針刺傷、X線損傷、血源性疾病感染、化療藥物侵害等,加強防護工作,規范安全操作流程
1.5 效果評定對兩組患者進行跟蹤隨訪和臨床資料統計,于術后12周觀察效果。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且進行t檢驗,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措施效果
手術治療在臨床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當前各種手術類疾病明顯上升,加之日益增高的醫療要求,對手術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手術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始終伴隨著風險的存在,一些醫院曾發生手術電極被浸濕、使用電刀誤灼傷病人、護送途中發生各類引流管脫落等手術意外[3]。如何最大化的降低風險,消除隱患是手術操作的目標之一。
本組患者我們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目標是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杜絕事故、減少差錯、防止在術前、術中、術后等護理技術操作過程中出現護理缺陷、差錯、事故。確保患者手術安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手術室與其它科室不同,由于功能特殊,護理服務的實施需要更高的職業素養,每一位成員需要提高風險意識。我們制定了完善的風險管理計劃,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對各類風險進行提前預估和評判,如手術室中會經常有乙肝患者手術,對于他們手術用物和器械需要經過嚴格的消毒措施,對于可能發生的突然停電要做好突發應急事件防范準備。此外我們加強信息溝通,實行全員風險意識培訓,增強責任心,我們注意到,手術室護士工作、生活、就餐無規律,加上整天處于高度緊張、焦慮狀態,容易得很多心身疾病,這也是風險的一部分,因而需要合理排班,避免主觀差錯的發生。
綜上,手術室綜合風險護理有利于手術完整成功進行,保證患者安全,降低意外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
[1]張雪峰.淺談手術室護理風險的安全管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1,29(06):128-130.
[2]王桂霞.手術室護理風險及防范體會[J].醫藥衛生科技,2011,25 (08):265.
[3]王寶珠.付瑜.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深化基礎護理內涵[J].護理研究,2010,(28):239.
R472.3
B
1009-6019(2015)02-0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