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遙霖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把生活實際問題融入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此外,要將各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合理運用,為學生學好數學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關鍵詞 情景創設 價值導向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65
Introduce Life Issues into Mathematics Classroom and
Train Students' Initiative Inquiry Ability
LIAN Yaolin
Abstract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further emancipate the mind, the creation of a reasonable teaching situation, the real life issues into the actual teaching, to guid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joy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develop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to explore the ability; in addition, to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rational use of, for students to learn mathematics to create a 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reation of scenarios; value guidance; innovative awareness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生活,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經驗的積累,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學生已有的認知上,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回歸生活”的理念,將數學學習滲透進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筆者將就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淺談對情景教學的基本認識和方法。
1 情景教學的目的和基本原則
所謂的情景教學,就是要實現教材使用的最優化,重新整合教材,確保教育目的的順利實現。教師要從教材內容出發,積極創建有效的教學情境,將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進行有機聯系,把復雜、枯燥的知識生活化、簡單化,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行情景教學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第一,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階段,活潑好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課堂。第二,要強調數學教學的目的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突出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明晰課堂學習的目的和動機,讓學生更加完整、充分地掌握知識。第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和內容時要緊密聯系實際,讓學生學會學習。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但是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性,所以教師要將形象的事物引入課堂教學實踐中,開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根本上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2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引入生活情境,促使學生主動探究
2.1 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生活情境以生活為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教育信息,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感悟生活,感知常見的數學現象,主動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建構起完整的知識結構和框架。比如,教師在講解“物體的知識”這一章節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見的圓錐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長方形等;而在教授應用題時,常見的生活問題有施工進度、計算路程、估計產量、刷油漆以及鋪地磚等,充分體現了數學的重要性,能在學生內心樹立起數學學習觀念,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2.2 積極創設疑問情境,變被動為主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設計問題,有計劃地設置懸念,為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調動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始終保持昂揚、亢奮的狀態。適時的創設疑問,能顯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比如,教師在講授“比較數的大小”時,老師可以首先作出示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作出判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感到困惑:為什么老師能快速判斷其大小呢?這里面有著怎樣的規律呢?在這些問題的誘導下,學生就會有濃厚的興趣去探索相關知識。在學習了位數不同的數的比較時,學生會得出如下結論:比較數的大小時,首先要比位數,位數多的大。在比較數位相同的數時,會認識到應先比高位,最高位數大的則數大。那么學生就會進一步產生疑問:假若位數和最高位都相同,那么應如何比較其大小呢?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學習,在經過激烈的思想碰撞后,學生會得出一致的認識:在比較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時,假若最高位一致,那么就要從高位數依次向下比,直至得出結論。①
2.3 創設愉悅情境,以趣引知
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發育不健全,活潑好動,難以持久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游戲,游戲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興趣,把精力集中到課堂中。比如在講解“圖形認識”這一章節時,可以在不透明的盒子里放若干個不同的圖形模型,然后請幾位學生上來,伸手摸盒子里面的模型,然后猜這是個什么圖形,有個同學猜得非常準確,而有的同學老是猜錯,我就問那個猜得非常準的同學:“為什么你一猜一個準呢?”他說:“我有自己的訣竅,三角形最好猜,因為只有三個角,這個是獨一無二的,然后長方形和正方形很容易混淆,但是正方形四個邊是等長的,仔細辨別也可以猜出。平行四邊形也比較容易猜,四個角,而且不是直角便是的。圓形也特別容易,一摸就知道。”在這個游戲過程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加學生對圖形特征的認識。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被極大地激發出來,既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又能開發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思維從形象向抽象的過渡,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愛好,在全班范圍內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②
2.4 創設議論情景,激發思維
小組議論有助于激發思維,在相互的交流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見解,集思廣益。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團體意識。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討論情境,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讓學生的思維發生劇烈的碰撞。在爭論問題的過程中,許多原本復雜、疑難的問題在爭論過程中便可迎刃而解。就以“復習元、角、分”這一知識點為例,可以為學生創設購物情境,給學生3元錢,要求學生購買練習本、鉛筆和鉛筆刀,其中鉛筆的價格是2角錢,練習本的價格是4角錢,鉛筆刀的價格是1元錢,要求必須每樣學習用品買一件,問有幾種購買方案?在討論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就進行分組,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會得出5種購物方案。這樣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也領略到了數學的博大精深,這樣學生會對數學更加癡迷。③
2.5 創設激勵情境,促使學生積極進取
每位兒童都有著強烈的好勝心,在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培養并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例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以下教學活動:簡便運算時,看誰的解題思路和運算方法最簡便;口算時,看誰速度最快、準確率最高;在解答疑難問題時,看誰思維最活躍,最先答出。接著,教師要肯定并贊揚學生的表現。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的自尊心和求勝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進而時刻保持激動、高漲的學習情緒,充分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和魅力。
2.6 創設應用情境,培養創造思維
數學來自生活,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長期以來,數學教師普遍忽略的數學的實際應用,將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應用意識放在次要位置,片面強調題型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致使數學教學成效不明顯。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每講解一個知識點,教師都應要求學生深入生活,尋找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點,切實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實現學以致用。比如,教師在講解了簡便乘法以后,可以就學生常見的母雞生蛋作為題目:小磊家有6只母雞,一只雞一天生一個雞蛋,請問六只雞一天一共生幾個雞蛋?部分學生可以會列出算式1+1+1+1+1+1=6。還有一部分思維較為敏捷的學生會想到用乘法,即6?=6。這時,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提出鼓勵和表揚,接下來,可以繼續詢問學生:小磊的媽媽每天給小磊吃一個雞蛋,那么還剩幾個雞蛋?學生很快會得出還剩5個雞蛋。又比如,學生在學習了比和比例的相關知識以后,可以讓學生計算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在學習了長方形以后,可以要求學生計算出彩電屏幕的周長。在這些富有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以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將簡單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切實提高數學教學效果。④
2.7 有效設疑,合理創建教學情景
在傳授數學知識時,教師要進一步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和問題,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更深刻地了解數學知識,鞏固理論。在小學數學課程設置上,教師可以盡可能多設置問題情境,將現實生活與數學理論進行有機聯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學校要組織某個年級的學生出去春游,感受明媚的陽光和田園氣息,在經過長期籌劃和報名以后,最終確定有40名學生參加,這時候交通問題就是面臨的最關鍵的問題,如果坐汽車的話每人需要交9元的車費,那么最初預計的380元車費夠不夠呢?春游的目的地是河對面的小山,必須坐船才能過河,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每條船只能承載7個人,那么需要租幾條船才能全部渡過去呢?去的時候假設是走路速度是每秒1米,路程一共是5千米,那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呢?這些事情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思考的這些問題都是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事情,這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在解決這類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加深入地感知數學學習樂趣,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在內心深處接受數學,實現學以致用。
3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釋
① 王萍.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情景創設[J].大觀周刊,2012(24):305-306.
② 李建柱.小學數學情景教學體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9):54-55.
③ 路寧.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淺析[J].小學科學:教師,2012(4):62-62.
④ 吳小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