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瑩
摘 要:國家政策提出,職業院校要培養能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本文從武漢市旅游業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現有旅游管理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及市場的需求變化,并從調整人才培養定位、完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保障機制等方面對如何培養旅游人才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地方經濟;導游人才培養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聘叩嚷殬I院校要密切產學研合作,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在這一要求下,對于導游人才的培養,我們也要以服務武漢的旅游經濟為主要出發點,培養適應市場需求和行業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近幾年,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會武漢市而言,經濟實現快速發展,隨著高鐵的不斷開通,加之公路、航空的立體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入武漢,江城一躍而成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給武漢的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帶來了更大的機遇。武漢的地接導游,作為文化交流的“民間大使”,自然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如何講好武漢,讓游客青睞這座城市,就成為了培養應用型導游人才的高校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武漢市旅游現狀
(一)歷史沉淀豐富的旅游資源
武漢市作為湖北省省會,全國特大城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市也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方面,以盤龍城、三國文化等為特色的歷史文化;以辛亥首義、“八七”會議、武漢抗戰等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張之洞、聞一多等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黃鶴樓、古琴臺等為代表的名勝風雅文化;以曇華林、漢正街等為代表的老城市井文化;以江漢碼頭、漢口租界等為代表的商埠和租界文化;以武漢大學、中國光谷等為代表的科教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等等,構成了底蘊醇厚、異彩紛呈的武漢地方人文旅游的特色。自然旅游資源方面,武漢市擁有全國面積最大的城中湖——東湖,擁有城市氧吧和后花園之稱的黃陂木蘭系列景區,長江和漢水在美麗的江城相匯,傲立于長江兩岸的龜山、蛇山形成天然的“龜蛇鎖大江”的格局,氣勢磅礴。
(二)經濟飛速發展推動旅游消費
近幾年,武漢市的經濟發展迅速,旅游業也保持了高速發展的態勢。2014年底由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發布的《2014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中顯示,湖北綜合旅游競爭力在全國范圍內排名第11名,上升兩位;武漢綜合旅游競爭力排名第五名,已進入副省級旅游城市第一梯隊;武漢旅游的發展速度競爭力再居全國榜首。
(三)交通條件改善帶來大量客源
2009年到2014年,武漢相繼開通合武、武廣、武深等高鐵客運專線,使得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市全面邁進“高鐵時代”。5小時的動車圈可方便直達北京、廣州、深圳、上海、桂林等地,9小時交通圈可北抵青島、西安,西進四川,南達廈門,11小時交通圈可延伸至東北地區。打開中國鐵路地圖,可以看到,一個以武漢為中心的“米字型”結構動車網絡雛形初顯。
以前,武漢市一直是省內重要的旅游客源輸出地。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出行時間的縮短,大量的外地游客涌入武漢,武漢市也由一個以組團為主的旅游市場,逐漸轉變成組團與地接并駕齊驅的旅游目的地。眾多的外省游客,還會以武漢為中心,向湖北省內輻射,武當山、長江三峽、神農架等都成為了熱門旅游景點。
三、基于服務地方經濟的導游人才培養對策
武漢高校云集,擁有教育部直屬、省屬、市屬等多個層次的學校,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院校應擔負起為武漢培養上手快、會講解、能帶團的導游人才的重任。筆者在職業教育一線工作多年,為培養適應地區經濟發展的導游人才,對現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一)調整人才培養定位和課程體系,以適應地方旅游業態的發展
以培養旅游管理技能人才的職業院??筛鶕數厥袌鰧в稳瞬诺男枨髞碚{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重點培養熟悉武漢歷史、擁有較高文化內涵的導游。在課程體系中注重知識的整合,可加大對地方旅游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景點講解的訓練,增設如《武漢歷史文化》、《荊楚文化》、《武漢景點講解》等課程,同時將課堂直接搬進武漢的旅游景區,進行真實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訓中提高講解技能。
(二)根據來漢旅游的游客特點完善專業選修課體系
2010年武廣高鐵的開通帶來大量廣東游客,2012年武深高鐵全線貫通又為武漢帶來了更多的港澳游客,粵語成為了本地地接導游接觸最多的方言。事實上,除了廣東和港澳游客,目前武漢已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米”字形快速交通網絡,來自于全國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在逐年增加。根據客源市場的這一特點,旅游管理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可將地方方言、外語小語種納入選修課體系內,開設《粵語》、《旅游日語》、《旅游韓語》等課程,學生根據興趣自由選擇,以提升就業競爭力。
(三)構建全方位立體的實踐教學環節提升職業能力
導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職業,相應的在人才培養時就必須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這樣學生走上社會才能更快的適應崗位需求。目前筆者所在的旅游管理專業構建了較為立體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崗位認知、課程實訓、綜合實訓、校園競賽、省市及全國大賽、假期職場體驗、頂崗實習等主要環節的訓練,較好的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尤其是導游講解和導游服務能力,也保證了學生在上崗之前職業能力的持續性訓練。
(四)通過實訓室和師資隊伍建設來保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需要大量的實踐和訓練,現場教學固然是很好的方式,但考慮到教學成本和學生安全因素,有些課程實訓可也以通過校內實訓室來完成,如模擬導游3D實訓室就能較好的通過仿真實訓讓學生足不出戶的訓練講解能力。
正因為導游這一崗位的實踐性強,所以對培養導游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理論功底扎實,而且還要有較強的講解和帶團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一批符合市場需求的優秀導游。我們提倡通過 “內培”自有教師,不斷提升年輕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業務水平,通過“外引”企業行業專家和職業經理人,建立一支較為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利用他們豐富的從業經驗、敏銳的市場觸角給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注入生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結語
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要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己任,筆者學校所在的武漢市,近年來旅游業發展迅速,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必須結合市場需求和行業的變化來調整人才培養定位,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找到特色,培養高質量的旅游人才。
參考文獻:
[1]胡靜.謝雙玉.2014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M].中國旅游出版社.2014.11
[2]張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導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3]劉娟. 對高鐵時代武漢城市圈高職導游講解人才培養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27
[4]周曉梅. 高鐵時代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探索[J].沙洋師范高等專業學校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