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瓊
摘 要: 多媒體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有機整合與思想品德課教學 ,能滿足學生合理的情感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豐富教材、激活教材起著重要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是突破教學重難點,陶冶情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多媒體;品德與社會; 教學;利用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而《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其目的是通過對學生生活的引導,發展他們的內心世界及主體人格,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責任心、愛心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打破了以往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把以往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變成個別化學習,合作式學習等各種教學形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的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可教學內容由靜態變為動態,由抽象變為具體,它不僅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而且增大了課堂的信息量,增強品德學科思想教育的真實性和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多媒體教學方面,談談我個人的粗淺的認識。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在人的實際活動中產生,對人的活動很多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而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很難從表象階段直接過渡到理性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的某種現象,要讓他們理解并判斷它的好壞,如果只憑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效果,所以在思想品課教學中巧用多媒體,我們教師可以把無聲的文字情景,轉化為主動可感的具體情境,而且聲形并茂,視聽結合,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實現情感發展。
如:《依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韓紅的歌曲《天亮了》,并在歌聲中講述一個感人故事:一年秋天,一對夫婦帶他們的孩子去游玩,在乘坐高山纜車時,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了,纜車在運行中發生了故障,一家人馬上就要墜落于峽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間,爸爸媽媽用力將孩子高高托起,隨著一聲震徹山谷的巨響,孩子的父母永遠離開了他們的孩子,由于力的緩沖作用,孩子得救了。這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很多學生的眼睛都濕潤了。講完故事后,我先說出我的感受:“我被故事中偉大父母無私的愛和歌聲而感動,但同時我也感到很氣憤,同學想這是為什么呢?”學生針對我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爭先恐后地發言,最后學生們得出結論:要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必要時要運用法律武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循循善誘,使教學自然融入生活,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使學生的心理隨著故事情節產生了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二、 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興趣可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動為主動創造的去學。思想品德課內容有些枯燥,知識機械地灌輸,學生常常覺得乏味,缺乏學習興趣,。而多媒體能向學生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悅耳的音樂,把學生帶入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 。
如在教學《騰飛的祖國》時,我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播放了“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神五成功發射”等精彩的畫面,激動人心的畫面很快吸住了學生的眼球。學生此時已經形成了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學生們表示,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祖國的騰飛發展;學生們興趣盎然,使學生更加深刻認識到:只有我們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才能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只有祖國強大,我們才能過上幸福生活。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創設愉悅的學習情景,通過精彩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更加激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 創設教學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設教學情境,能快速激發學生有效學習興趣,促使全體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深入思考,進行探究式的體驗和感悟。教師創設情境時,要做到課件新鮮、生動、活潑、有趣,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才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
如我在設計《我們的地球》新課引入的情景時,做了“風的本領”的課件:看完課件后,我啟發“風姑娘的本領可真不小啊!你們看,它吹動了帆船乘風破浪的向前航行。它吹動風車,人們借助風力來發電,風姑娘還能幫助植物傳播種子呢。”“不過風姑娘發起脾氣來很兇啊,同學們看,這可怕的沙塵暴,滾滾而來,使天空天昏地暗。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不便。龍卷風的危害就更大了,它卷走房屋、樹木和莊稼,給人們帶來了災難。”“我們怎樣做才能避免風的危害呢?情景的的設計,有效的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理,激勵了學生的表達 欲望,拓寬了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愛護地球 ,保護環境的意識,達到很好的了預期目標。
四、利用多媒體,豐富教材、激活教材
隨著現代信息發展,學生已不在滿足于黑板、粉筆、書本等傳統教學的教學方式。信息技術手段恰當的運用,可以讓枯燥的書本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教材,并使教材內容得以延伸,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使課堂變得充滿生機 。如在教學《家人的愛》時,我通過一些圖片、資料,讓學生觀看,兒童節不同家庭的父母,領著子女到大型游樂場游玩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了,來自家庭無微不至的關愛,了解社會是由不同的家庭組成,通過家庭與社會密切相連的例子,引導學生的興趣,然后,在通過不同民族家庭的圖片,使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利用多媒體,增進師生互動
德國著名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指出:“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多媒體教學是一種交流互動的教學,師生的教與學是雙邊交流的關系,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活躍課堂的氣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教學《被掠走的中國國寶》時,由于年代離我們久遠,學生的對圓明園了解不多,我把圓明園的復合圖,還有洗劫后的殘圖,制作成課件播放,讓學生進行比較,提出問題:為什么這座世界聞名的博物館,被西方人稱贊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會變成這樣呢?接著播放《火燒圓明園》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并要求認真聽解說詞,再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到了,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英法侵略者的強盜行為,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六、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一個重要任務。小學生之所以會做出會這樣的或那樣的錯事,是因為他們對是非的辨別能力,處于模棱兩可階段。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就像是天平,善良與邪惡同時存在,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正確性的引導,天平就會失去平衡,從而給學生帶來嚴重后果。因此,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培養學生提高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加強學生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對小學生來說是刻不容緩的事 。
如,在教學 《學會拒絕》一課時,根據課文內容我制作了相關的“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嚴厲打擊黑色網吧”等真人真事課件,不但能從視覺以及聽覺上沖擊,還能把這股沖擊徹底滲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通過這一幕幕發人深省的畫面,讓學生自己來辨析和判斷,從而真正明理。運用多媒體把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這樣不僅能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對道德現象的分析和判斷的能力,而且避免了教學的平板化,蜻蜓點水化,使學生真正懂得,一個人的毅力能戰勝一切困難的道理。
總之,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的教學手段,對思想品德教學的優化具有重要的的意義,教育工作者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有效結合,才能切實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教師應該從《品德與社會》學科的特點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恰當地進行選擇和運用,準確地把握多媒體的最佳作用以及最佳時機,提高教學效果。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相信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定是一片燦爛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