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杰
摘 要:回顧過去的一年,各個高等學校在對其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更多的應用了新的高校會計制度,在實行的過程中,筆者調查后發現有些高校對固定資產管理流于形式,為了實行而實行;還有些高校由于缺乏實行的經驗,干脆就拖著不實行,以上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按照新的高校會計制度規定,加強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勢在必行,如何使我們的高校在對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符合新的會計制度,是我們應該努力研究的方向。筆者經過一年對多所高等學校的調查研究,認為高等學校實行固定資產管理是完全可行的,本文旨在探討高等學校在實行新的會計制度前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成因,如何更好地應對新的會計制度,做好銜接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以期待對高等學校在實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能運行的更為平穩。
關鍵詞:高等學校;新會計制度;固定資產
1 高等學校在實行新的高校會計制度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分析
1.1 存在多頭管理、效率不高的現象 筆者調查發現,更多的高校學校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共同管理高等學校的固定資產。這種管理模式本身存在很大的問題,對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實施產生了很大的障礙。熟悉高等學校的專業人士都知道,對于高校學校來講,其固定資產的采購、安裝、調試、管理是在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而對于采購過來的固定資產,財務部門要負責采購款項的撥付,采購價值的入賬及報廢的銷賬。對于財務部門來說,將要付款的固定資產是如何采購的,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對高等院校的作用有多大,是無從知曉的,但是還要撥付款項,所以后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對于采購過來的固定資產管理,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有管理的軟件,財務部門也有對國定資產管理的軟件,而且這兩套軟件互相不兼容,這就直接導致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彼此數據無法核對,存在賬實不符的現實情況,影響了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的核算。
1.2 固定資產的劃分和折舊年限的確定比較困難 高等學校由于其自身特點,固定資產的取得渠道多樣,其中大部分是用國家財政資金進行購買,但是也有其他的渠道,比如科研取得,對于一些理工科大學來說,科研經費是固定資產取得的重要來源,不論是橫向課題還是縱向課題。再比如,捐贈的固定資產也是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取得的重要來源,對捐贈的固定資產如何管理,初始價值如何確定,都是值得高等學校思考的。在折舊年限的劃分方面,高等院校的固定資產也是很難界定的,由于高等院校自身的特點,其所擁有的固定資產不可能像企業那樣簡單的按照折舊年限進行攤銷,究竟是十年、還是二十年,固定資產的價值在高等學校中有可能磨損的時間比較慢,也有可能升值,所以折舊時間很難準確界定。
1.3 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價值計量基礎不準確 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在計量方面從未計提過折舊,賬面反映不真實。高校固定資產核算是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依據原始歷史成本入賬,中間不再計提折舊和攤銷,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歷史成本一致,隨著固定資產的日常使用損耗,就會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原值與凈值不相符,賬面價值不能客觀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存在虛增狀況,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實際價值。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報到國內的很多高校固定資產少則幾億,多則十幾億、幾十億,但是其實際凈值究竟是多少呢,恐怕誰也說不清楚。高等學校在固定資產核算凈值上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2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在新制度下應該采取的措施
2.1 提高認識、深入理解 盡管新的高校財務制度已經實施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但是有些高校財務人員對于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上還不是很清楚,也沒有積極主動的去對待實施,這是不允許的。新的高校會計制度規定的很明確,實施時間為2014年1月1日,但是筆者通過走訪后發現,有的高等學校雖然實施了新的會計制度,但是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仍然沿用老的做法,不去提取累計折舊,不做凈值處理。隨著高校會計制度的全面實行,高校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各環節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高校必須轉變觀念,嚴格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要求加強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高校資產管理領導應樹立依法管理的意識,樹立資產保值增值的意識,資產管理部門要大力宣傳新政策的變化,讓教職工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與財務部門要通力協作,共同做好新舊制度固定資產核算的銜接工作。
2.2 組建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 正如前面所論述的,現在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著多頭領導的現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共同管理的局面如果不能夠打破的話,對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將大打折扣。筆者認為,高等學校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要計較部門利益,將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放在一個部門管理,或者高校再建立一個獨立于國有資產和財務的部門,統一協調管理高校的固定資產,專職負責固定資產采購審批、入庫、調配、報廢等管理,全面掌握高校固定資產的存量和調配共享,統籌規劃高校固定資產工作事項,實現固定資產管理集中化,采取固定資產管理處集中管理,資產使用部門梯次分級管理的模式,提高現有固定資產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解決重復購買導致浪費的問題。
2.3 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 由于歷史原因,高等學校的財務部門歷來是解決引進人才家屬工作的聚集地,毫無疑問,對高級人才的引進是學校取得更大發展的前提,但是其家屬的業務能力,素質水平就參差不齊了,財務部門往往成了這些家屬工作的去向,再加之這些年來,高等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算賬、報賬上,很少涉及管理,對人才的渴望不是十分強烈,導致最近幾年財務部門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但是面對新的高校會計制度的出臺,高校會計人員和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新會計制度的要求,必須加強對高校會計人員和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組織專題講座,外派學習等方式對會計人員進行新會計制度培訓,使會計人員盡快掌握新會計制度關于固定資產核算變化內容,熟悉新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核算體系,保證新會計制度順利實施,同時還要對會計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培訓,使其能夠熟練操作信息化管理系統,確保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能夠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王金玲.淺析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3.
[2]孫強.高校固定資產核算的探討[J].財會資訊,2012.
[3]田紅.淺談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貿,2013.
課題項目:本文為中國教育會計學會2014年科研課題,課題編號為:一般課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