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學習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起點,對學生高段英語學習具有基礎性影響。農村小學生由于各種原因,英語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效果不佳。本文就如何培養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進行了探討,以期對促進高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及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能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 英語學習 興趣
為推進素質教育,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綜合素質提高以及國際競爭與交往的需要,教育部特制訂了《小學英語課程基本要求》(試行),作為小學英語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材審查和選用的主要依據。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由此可見,興趣教育被放在首位。
一、我國農村小學英語的總體現狀
近年伴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從三年級起也開設了英語課,小學英語學習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起點,對學生高段英語學習具有基礎性影響。由于農村地區師資力量薄弱,硬件設施缺乏,家長及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意識淡薄,觀念落后,大學畢業生不愿到農村從教及政府相關財政支持力度不夠等綜合因素,造成了農村地區的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英語學習效率低下,學生羞于開口,啞巴英語現象極為嚴重,不利于學生長遠綜合英語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每一位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方法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素質教育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教師不能只關注所謂的尖子生,忽視后進生。不讓任何一個學生落下是義務教育階段每一學科老師的共同出發點和歸宿。哈佛大學教授Dr.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論”關于 “個人的智力結構是不同”的觀點解釋了英語學習中學生之間的諸多智力差異,那么,小學英語教學就要滿足具有不同智力差異的英語學習者的需要,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杜威也認為兒童自身蘊藏著學習和成長的“能量”和“潛力”。他提出教育要尊重并利用兒童的個體差異,給予兒童以自由,積極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正是由于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小學英語教師在上課時,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多樣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每一位小學生都抱有強烈的期待效應,平等對等每一位學生,盡可能挖掘他們的潛能,讓后進學生享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意識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以實現真正因材施教,讓每個個體都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2.運用五步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寓英語課堂教學于活動之中。杜威將現代教育體系的科學的思維概括為“暗示——問題——假設——推理——用行動檢驗假設”等五步思維。由“五步思維”出發,杜威認為,教學過程也相應地分成五個步驟:
一是教師給兒童提供一個與現在的社會生活經驗相聯系的情境。
二是使兒童有準備地去應付在情境中產生的問題。
三是使兒童產生對解決問題的思考和假設。
四是兒童自己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加以整理和排列。
五是兒童通過應用來檢驗這些假設。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其思維具有熱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喜好實驗性的探索等特點,對各種新奇的事物會充滿濃厚的興趣。運用五步教學法,可以極大發揮小學生思維特點在提升其英語學習興趣中的作用。以新路徑英語中的一篇閱讀課文:The boy who cried wolf 為例。本文也可采用五步教學法設計課堂教學:
第一,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略去了英文文字的圖片的情境,并運用PPT將這些圖展示給學生,讓其將這些圖片與實際生活中的小羊,狼,還有農民聯系起來。
第二,在觀看了所有圖片之后,讓學生們產生疑問:是什么導致小羊之死?
第三,讓學生思考羊群死的背后原因:是狼還是放羊的小孩的原因導致了羊群的死。
第四,讓孩子們收集信息和資料,針對第三步中的假設對所收集的信息和資料進行整理和排列。
第五,給孩子們課堂展示機會,來檢驗他們的想法,使這些想法意義明確,并且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它們是否有效。
通過以上五步設計,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后再融入相關的英文教學,得出:放羊的小孩的不斷撒謊是導致羊群死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對學生間接進行了誠信態度方面的價值觀的教育。
3.分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2011年下-2012年上,本人將我校從山東杜郎口中學“三三六教學模式”運用于教學實踐中。該模式的第一個三為“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整體性教學。第二個三為自主學習的“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六”即展示模塊的六大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三三”有效結合就能達到大于或等于“六”的目標。本人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三人一小組,六人一大組,共七組,每組按兩優等生,兩中等生,兩差等生搭配的原則。通過學生課前預習,師生共同達成課業預設目標,每堂課結束后將下一節課的學習任務提前分配給學生,由每個小組來完成,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每個小組的集體智慧,讓學生提前預習;課中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通過辯論,課本劇,詩歌,歌曲,繪畫,講故事等各種課堂活動形式讓學生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組內和全班的展示和交流。課中的后期反饋主要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特別要讓后進生多說,多談,多演,多寫,同時給予其鼓勵和信心。而后英語教師讓學生自己對其本身的展示作相應的評價并且英語老師還要對學生的展示和反饋進行相關的評價和補充。通過周密安排和師生互動,實現生生互動,師生共管,達到預期的多種效果。真正做到:讓學生“抓機會、快參與”“我參與,我快樂”“我主動,我成功”“我自信,我成長”“勇于質疑、敢于展示”,實現“學生的課堂學生做主”,“課堂大舞臺,人人展風采”,把課堂變成學習的海洋。
4.適時運用輔助手段進行英語趣味教學。
(1)圖畫——實物教學。小學階段,其思維方式多以形象思維為主,而他們認識事物的方式總是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方向發展的。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英語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圖畫和實物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如,在教與Christmas Day 有關的內容時,可以用PPT呈現相關實物圖片:如圣誕樹,圣誕老人,圣誕卡等,這樣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到了相關的英語表達,同時也對外國的文化常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加深其學習英語的興趣。
(2)發揮游戲的魅力。游戲集趣味性,交際性于一體。學生處于小學階段時,通過適當的做游戲,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合作精神,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以新路徑英語中一篇課文:Little Red Riding Hood 為例,這篇課文主要有外婆,小紅帽,狼,還有獵人這幾個角色。課堂上,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先用漢語表演這幾個不同的形象,而后再用英語表演,寓游戲于活動之中。這樣既可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也實現了相應的教學目標。
(3)運用音樂的力量陶冶學生的學習英語的情感。小學英語中,課本上每個單元中附有比較有趣的歌曲。如“Fish,Fish,Where are you“Tinkle bell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Are you sleeping”等,這些歌曲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充分利用其為我們的教學服務。課前,可以讓學生以唱一首英文歌作為一節英語課的開始。下課時,可以以課前所唱的英文歌作為該節英語課的結束。讓學生“說說,跳跳,唱唱”既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語感,又鼓勵學生“脫口而出”說英語,避免啞巴英語。
(4)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傳統教學受制于時空的限制,通過計算機可以設計出更加生動的情境,充分利用聲音,圖像,文字和形象,發揮圖文并茂的優勢。小學生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更感興趣,生動的畫面,極易調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產生聯想,發揮其創造力。多媒體教學近乎真實的場景,有利于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有助于教師寓教于樂。
5.完善小學生英語評價機制。根據英語新課標的目標和要求,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評價應使其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同時通過評價,使教師獲得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小學生英語學習進行評價,應當堅持激勵性原則和多元性原則。首先,農村孩子,家長及老師,由于長期觀念的落后,易導致唯分數論成敗,這樣就會給學生在無形中加劇了競爭壓力,分數差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會慢慢消失。因此在農村小學英語教育中,應盡可能采取分層評價方式,即根據學生英語能力的高低對好,中,差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但總體來說評價應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對英語能力強的學生應鼓勵加鞭策,對英語能力稍弱的學生應主要以鼓勵為主,盡可能發揮“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效應”的間接作用。其次,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農村老師常利用試卷測試考查學生的英語學習,這對所謂的好成績而言不失為一種鼓勵,但對英語能力差的學生來說,卻是間接的自信心打擊。因此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不能只重視終結性評價,還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強調非智力評價的重要性,注意將口語測試,聽力與筆試相結合,同時引入學生自評,家長參評,老師考評的模式,全面考查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避免單一試題考試評價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片面性。這樣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動力就可以長期維持,其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會更加濃烈。
三、結語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動力之一,維持學生的興趣是每一位農村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針對農村小學生,教師要盡可能利用自身知識儲備及各種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構建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的英語課堂,促進小學生的英語興趣的誘導和保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趙麗麗,朱亞星.論我國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的現狀與發展[J].外語教學研究,2009(09).
[3][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姜勇,汪寒鷺,張云亮.國外學前教育學基本文獻講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01.
[5][美]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鄭彩華,馬開劍.薄弱落后學校成功發展何以可能—杜郎口中學教改經驗深度透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7.05.
[7]劉海濤,禹明.小學英語教學理念與教學示例[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