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寰宦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接班人計劃變成一種常態。有一個明確、持續的繼任計劃意味著不會把繼任問題當作是突襲,繼任問題的討論可以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否則,如果突然提出繼任計劃,就會向現任CEO發出錯誤的信息
2014年9月,在創立并領導了甲骨文公司37年后,過完70歲生日的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宣布將卸任甲骨文CEO,首席執行官職務將由公司現任聯合總裁馬克·赫德(Mark Hurd)和沙弗拉·卡茲(Safra Catz)接任。
相比拉里·埃里森的37年CEO生涯,華盛頓互惠銀行原CEO阿倫·菲什曼(Alan Fishman)的任職期限僅為17天,從2008年9月8日至2008年9月26日。
雅虎公司在2012年聘用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為現任CEO前,曾在17年間8次更換CEO,平均任職時間僅兩年。
從17天到37年,CEO的任期千差萬別,CEO的任期不像政治家那樣有連選連任的限制,影響CEO任期的因素也很多,如經營業績、與資本的關系、與人的關系、突發危機處理、個人原因等,充滿了不確定性。CEO的任期再長也是有終點的,任期的終點必定是新舊CEO的交接棒。在CEO踏上征途時,有哪個預言家能準確預知他(她)到何時到達終點呢?如果要培養接班人,有誰來按動接班計劃的倒計時按鈕呢?
在距離終點很遠時就明確安排接班人和接班計劃,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都是一件微妙而且比較忌諱的事情。通常,交接班面臨著現任CEO的情感障礙,現任CEO一般不愿意主動提出并做出相應安排和規劃,而CEO的下屬更不可能主動提出??煽诳蓸返膫髌鍯EO羅伯特·郭思達就非常喜歡讓每一個人猜測他的退休計劃。在1996年,他經常會重復一個股東的一句評論“你應該像羅馬教皇一樣永不退休!”
CEO對于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此重要的人物如果沒有適當的接班人選,那顯然是拿整個公司的未來冒險。需不需要接班人不是問題,問題是怎么構建接班人計劃。從公司治理的關系上,顯然董事會應該承擔這個責任,挑選、獎勵和評估一個合格而稱職的CEO是董事會最重要的職責。
既然我們無法準確預知CEO任期的終點,而且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危機和意外隨時都會不請自來,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接班人計劃變成一種常態。有一個明確、持續的繼任計劃意味著不會把繼任問題當作是突襲,繼任問題的討論可以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否則,如果突然提出繼任計劃,就會向現任CEO發出錯誤的信息,影響其判斷董事會對現任領導層的信任程度,激發不必要的情感障礙。
組織的金字塔結構其實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自然的人才梯隊結構,從金字塔底部到金字塔頂端,每一層都是上一層的人才池,逐級向上攀登,每一層都有選拔和過濾,如果機制得當而不扭曲,這種競爭機制會逐層產生適合的后備梯隊人選。公司的人才梯隊建設如果基于賽馬機制,那人才是可以通過競賽脫穎而出的,不必刻意指定。CEO的下一層級的高管層,其實就是CEO自然的人才儲備區,這種梯隊是層級結構自然演化的結果,上級對下級的培養也是領導崗位的本職責任之一。公司需要做的是營造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和打造人才競爭的公平環境和機制。如果在整個公司構建人才梯隊機制,那CEO的梯隊建設只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完全不必有所忌諱,也不需要去回避,這只不過是全局最頂端的一部分內容。當然,正因為在最頂端,才應該由董事會去重點關注和監督實施。
當然,除了在公司整體的人才梯隊機制內構建CEO繼任計劃外,考慮到CEO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可單獨建立CEO的繼任計劃:CEO的繼任人選可以來源于公司內部,也可以來源于公司外部;可以設定一個人選重點培養,也可以選擇多個人選重點培養。
在制訂和實施CEO繼任計劃時,董事會要充分發揮作用。
訂立CEO繼任者清晰的選拔標準。董事會應該嚴格而明確地界定在當前的環境中,對公司和成功的首席執行官的獨特要求是什么?比如:1993年,IBM的董事會為了物色約翰·艾克斯的繼承人,確定了一些非常明確的標準:以客戶為導向;商業智慧(就是能夠診斷出IBM的病因并發現根治之道的能力);執行必要變革、帶領公司前行的能力。按照這些標準,董事會的選擇是郭士納,煙草公司雷諾茲/納貝斯克(RJR/Nabisco)的首席執行官,也是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的前任總裁,雖然沒有技術背景,但按照以上三個評判標準他都是出類拔萃的人選。
董事會要領導整個流程。董事會常把CEO繼任計劃的責任委派給現任CEO,這個決定存在很多問題。如果現任CEO對繼任計劃采取拖延的態度,或干脆置之不理,又該怎么辦?繼任計劃從根本上來說應該是由董事會牽頭的。
繼任人選定期與董事會會面。為了證明一個候選人是否準確地理解了CEO的角色,董事會可以讓他/她更多地參與到董事會的活動中,并要求他/她和一個高管訓練組一起工作。董事會與現任CEO一起參與這個訓練組,以確保平穩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