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博鰲亞洲論壇提到了政商關系新生態——君子之交,相忘于江湖,以此來說明企業家與政府官員之間需要新的政商關系,而作為公眾公司的上市公司的政商關系則更加引人注目。據統計,目前,反腐風暴已吹至70家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資源類(約18家)、地產類(6家)、金融類(6家)、醫藥類(4家),以及運輸業,包括航空和海運類(共3家)。梳理上述公司權力尋租鏈條可以發現,隱秘的政商關系給這些上市公司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政即是官,需要為老百姓服務,并通過合理的稅收政策獲得收入;商即是企業,通過生產創造價值,通過辛勤勞動發家致富。兩者看起并無交集,但政商一詞早已不絕于耳,我們從中國古代史中就能發現,很多腐敗的禍因往往是官商勾結,商企向官員賄賂一些銀兩或細水長流的賄賂之后,往往共同攜手走上康莊大道。
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負面案例常常充斥在輿論之中,人們也常常將政商之間的關系就看成了勾結。偏見的形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除,而妥善處理好政商關系也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不過,由于權力的過度集中,以權謀私的情況不斷出現,政商之間的關系也更為焦灼。
新常態下,在法治的軌道里,上市公司建構規范、良性的政商生態體系,才是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內容。良性的政商關系,不但是為企業發展和員工福祉長遠考量的有為之舉,也更能夠獲得外界的贊賞和認同。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第一天的議題中,所提及的“相忘于江湖”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指兩條魚因泉水干涸,被迫相互呵氣,以口沫濡濕對方來保持濕潤,不禁懷念起昔日在江湖中互不相識自由自在的生活。作為大哲學家和文學家,莊子想表達的意義并非如此簡單,相忘于江湖一是提醒人們要見微知著,謹慎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免得把自己置于困難境地;更高一層次的境界是,在危難之際置之死地而后生,做到“相忘”就能穿越生死,逍遙于江湖之間。
隨著“打老虎”的深入,坐不住的不只是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還有上市公司的個別企業家。企業家甚至不知道能夠庇護自己的官員們,是否有能力庇護自己——那些以為自己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自以為是的官員們,現在才意識到所謂的權力和權勢,也會有如昨日黃花而坍塌殆盡。而企業家通過金錢維系的道路,也在坍塌的煙霧中看不見前方。
眾所周知,行政審批流程復雜、程序繁瑣,為官商勾結提供了空間。讓人感到欣慰的是,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簡政放權,將會淘汰掉那些陳舊的辦事流程,在提高辦事效率的同時,還將砍去那些看不見的人為設置的環節和流程,即使想貪也找不到理由。作為企業也應當反思自身,否則在“相忘于江湖”的新常態中也會寸步難行。良好的政商關系新生態,需要企業和政府一起努力。
實際上,政商之間有很多良好的合作空間。政府希望緩解就業壓力,可以號召企業進行招聘,為企業引入更多人才;政府需要進行城市規劃,可以讓企業提出建議,讓城市更好的發展。企業尋求合作,政府可以牽線搭橋,為企業尋找優質資源;企業遇到困難,政府應該通過政策手段,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經濟穩健的發展離不開政商的合作,政府拿手的是規劃而企業拿手的是建設,一個是引導、一個是實施。就比如建一座高樓,政府的工作是要設計好大樓的圖紙,包括打多深的地基、建造多高、樓面面積、防火防臺風防地震的結構等,企業則負責踏踏實實的建設,通力合作下來,一座堅實、耐用的高樓才能建成。
政府在經濟發展建設中的作用應該是設計師和催化劑,讓企業能夠專心致志地進行發展、最大程度釋放正能量。企業家們也要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法律、制度、道德的紅線不可逾越。